close
20131221_CDP001_0

在巴黎的中國人

1853年時在位的咸豐皇帝,將完顏崇厚加官晉爵。在1856年完顏崇厚才三十歲時就獲得重用,要整治數個世紀以來時常在北京附近氾濫的永定河。兩年後因為無能的表現被解職,不過又馬上獲得新的職務。第二次鴉片戰爭在天津附近爆發,之後被證明是場毫無希望的防衛戰,完顏崇厚被派到那邊來協助當地的將軍。而當中國被聯軍打敗 — 英法聯軍洗劫北京的夏宮圓明園 — 皇帝需要某人來接手一份不討好的工作:跟外國人打交道。

中國的皇帝們不願意屈尊紆貴跟外國人打交道,讓外國人骯髒的腳站上殿堂。他們是野蠻人,不需要與其平等交往。有才幹的官員往往不會派任洋務相關工作。相反的,當列強想要瓜分這個帝國時,清國派出像完顏崇厚之流。甚至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大敗,西方列強已經證明他們無論在軍事或是科技上都佔有優勢時,這點也沒改變。清國官員寧願給予貿易優惠或是奉上領土,也不願意忍受讓外國人靠近紫禁城的恥辱,更不用說覲見皇帝了。

所以當完顏崇厚被指派擔任新建制之天津通商大臣一職時,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個位置是更高階官員不願意就任的賽缺。了解清國以外的世界,並不是種美德 — 而完顏崇厚也不了解。1861年,當普魯士使節團來討論貿易條件時,他還誤認為普魯士是個舉無輕重的小國。在天津時,他還跟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以及其他國家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他曾經抱怨英法的要求讓他「怒髮衝冠」。但在天津的那幾年間,似乎讓他的身段變柔軟,之後他曾極力要求朝廷派外交官至海外:「這可以是一種釋放善意的作法。中國以往從來沒有這樣,而(不送外交官的行為)可能會招致疑慮。」

他原本有機會代表清廷,成為超過一個世紀以來的首位使節團代表。但最後是個無法自豪的職務。發生在天津的事件讓情況急轉直下。

1870年的春天,天津的法國教堂、孤兒院有些繪聲繪影。傳言傳教士、神父跟修女謀殺小孩,然後用野蠻的西方儀式取出小孩的心臟跟眼睛。而事實是,當時的中國發展出綁架生病小孩,來換取孤兒院金錢獎賞的市場。

完顏崇厚一開始不讓當地的中國官員調查,然後他說服法國領事去安排一個簡單的詰問。但他低估了許多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恨意,許多中國人認為外國人多年來凌駕法律之上。作為外來者的滿族人完顏崇厚,跟外國人協調的同時,夾在漢人(許多人對滿人的統治不滿)跟外國人中間如履薄冰,所以他並沒有花太多心思來平息眾怒。

完顏崇厚模棱兩可的態度並沒有太大幫助。1870年6月21日一群暴民襲擊了法國領事,將其在街上分屍(這位領事之前不明智地對一位中國官員開槍,傷了其中一位隨從)。暴民屠殺了約20名外國人,多數是法國人,包括兩位神父跟十名修女,還有多位皈依天主教的中國人。近20名中國人(但不一定是真兇)在事發後被清國處決,避免與法國開啟戰端。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完顏崇厚全身而退,只被不痛不癢地降了一級。在給皇帝的奏摺中,他對無法控制局面感到抱歉,也要求降罪。但他將多數的罪名都歸到地方官員上。他也要求朝廷派他出使法國,表示正式道歉。而也許最關鍵的是,他說這趟出使全額自行買單。

最後他啟航了。但結局是場尷尬跟不祥的出使。完顏崇厚被迫等了幾個月才能見到法國總統 — 當時法國在跟普魯士進行戰爭,且法國總統對於慈禧(當時是第一任的垂簾聽政)不願意在北京接見法國使節感到憤怒。在完顏崇厚被召回巴黎表達歉意前,他還蜿蜒曲折地先拜訪了英國跟紐約。當時的英文媒體還將他的名字譯為「Chung How」(譯按:應為Chonghou)。有些媒體還不公平地將天津大屠殺的責任全部歸咎於他(一開始的某些報導甚至說完顏自己也參與殺人,導致有些外國人還來為他喊冤)。有間報紙沒那麼不公平,僅說他今天的地位都是買來的。

1873年6月29日,完顏崇厚陪在同治皇帝身旁,接見了八十年來首次的外國使節。完顏崇厚結束恥辱之旅,回到中國已經一年,被派到負責軍事的兵部以及負責涉外的總理衙門。新設置的總理衙門跟完顏崇厚倒是頗相稱,因為總理衙門也是無能至極。那年夏天跟日本使節團的交涉,是完顏崇厚帶領之外交團隊的重要測試。實際上,與其說是測試,還不如說是陷阱較恰當。而中國就乖乖掉入陷阱中。

這個陷阱跟兩國間的島鏈有關。琉球群島是自沖繩往台灣方向延伸出去的島鏈。琉球王國對中國跟日本兩方朝貢,但名義上是獨立的,而當時台灣屬於中國。總理衙門完全無法體會,當時日本是多麼想改變現狀。

日本外務大臣親自面見皇帝,對被台灣東部原住民殺害的琉球水手(譯按:應為南部原住民,牡丹社事件),請求賠償金。當提出這樣的請求時,日本便宣稱了對琉球群島的主權(也認可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中國對賠償金額感到氣憤,否認對這件事情有任何責任,請日本自己解決。

這正是日本所需的邀請函。日本馬上組了一隻遠征軍(包含一些美國人)到台灣。中國後知後覺地發現,日本可能會以此作為藉口,宣稱對台灣也有主權,趕緊也派了軍隊到台灣。突然間情勢變得危及,一不小心就會失控。史學家馬士(H.B. Morse)這樣寫到:「兩國似乎接近戰爭狀態,兩邊軍隊若有任何衝突,就有機會變成戰爭。」當時的英國駐中國公使威妥瑪(譯按:發明威妥瑪拼音的那個威妥瑪)居中調停,最後中國付賠償金給日本,日本才從台灣撤退。「我完全沒想到中國願意付錢被侵略。」威妥瑪諷刺說。

這是北京對外關係的另一低點。完顏崇厚在這個事件裡面的角色並不清楚:他只是總理衙門的十名成員之一,且皇帝當時也有其他顧問。但不久之後,完顏崇厚就犯了另一個無可推辭的過錯,也是他生涯頂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