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May 3rd 2014

上個月的一整個星期,有一個人拒絕離開一座原本是他家的教堂。他也不接見訪客、不進食。林義雄就待在34年前,母親跟一對雙胞胎女兒慘遭殺害的地方 — 一般認為是被政府殺手做的。國民黨當時統治台灣時,是醜陋的獨裁政權,而林義雄則擁有民主鬥士的聲譽。他現在72歲了,還是如此。當林義雄開始靜坐(譯按:經濟學人這邊用的字眼,是帶有宗教意味的vigil)時,他說有必要的話他會絕食至死,直到政府(一個改造過、經過民選的國民黨政府)改變能源政策,現在的能源政策認為核能對台灣至關重要。不希望從自己手上創造出烈士,於是政府讓步了。4月30日林義雄停止絕食。而台灣的能源政策支離破碎。

廢核一直是反對黨民進黨的神主牌,而林義雄曾經是民進黨主席。但大眾直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對廢核概念的支持才開始增加,並且因為林義雄絕食抗議益發升高。台灣有三座老舊的核電廠。抗議活動是針對興建中,離台北不遠的的第四座龍門電廠。這座電廠預期可以提供台灣9%的電力。總統馬英九為了為這座核電廠辯護,跟反對黨主席蘇貞昌舉行了一場少見的電視辯論。他認為台灣經濟的未來會需要核電。而最終導致了4月27日有3萬人上街抗議。

當群眾越聚越多,馬英九跟他的策士縮(譯按:原文用huddle這個字)在一起討論。一位幕僚告訴總統說,你的每個論點都是「百分之百正確」,問題是「沒有人在聽」。這位幕僚勸馬英九退讓,不要冒著讓林義雄死亡的風險,對執政黨的立場、對街頭的平靜都不利。在街頭充滿抗議者的情況下,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政策轉向。龍門一號反應爐,在完成安檢以後封存。二號機則停止工事。而如果核四場要運轉前,將會舉辦公民投票。這是意想不到的轉變。

而台灣的政治將何去何從,街頭抗議現在不僅是一種標誌,而是個決定性的因素。反核遊行就在學生反服貿、占領立法院的行動(馬英九也在這裡有部分退讓)之後。嶄新的抗議型態一開始讓民進黨相當驚訝。但現在某些成員,希望一個有別於上一代抗議方式的政黨,將命運跟新運動結合在一起。然而這對民進黨有些風險。雖然認同抗議者的目標,民進黨2016年最有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說:「你沒辦法靠社會運動治理國家,還是得回到政治上」。

問題是如何讓其發生。街頭運動反映了,對台灣疲弱政治制度的普遍幻滅,但街頭抗議卻讓原本就疲弱的政治制度雪上加霜。馬英九是剩下兩年任期的跛腳鴨。益發如此,台灣的未來可能在街頭決定。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