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40480
令人心碎的恐怖攻擊

本文同步發表於想想論壇

針對查理週刊恐怖攻擊的種種反思中,有一些說法是法國也沒有尊重伊斯蘭教的習俗,比如說在2010年時制訂了一項法律,規定不得在公共場所配戴任何蓋住臉部的紗布或是面罩。公共場所的定義相當廣泛,包含街道、學校、商店、公園、大眾交通工具等。只有一些情況下可以免責,比如說機車騎士、因工作需求,配戴會蓋住臉安全帽的工人,或是在宗教場合的婦女等。

這份禁令雖然沒有明訂對象,但許多人聯想到這是針對穿戴布卡(burqa,一種蓋住臉龐的罩衫)伊斯蘭女性的禁令。另外,2014年一項法國高等法院的獨立裁決中,也判定日間托兒所有權解雇在工作時不願拿下頭巾的員工。法國境內的伊斯蘭居民為全歐洲最多,高達500萬到600萬名,這樣的法令乍看之下,是針對伊斯蘭教(即便法國官方說穿戴布卡的女性,法國境內也僅有一千多人)。

IMG_0871
面紗禁令,讓這樣的裝扮也在無意間違法了

反對此項立法的人,認為這掩蓋了表達的自由,但一般法國民眾卻很能接受,甚至某些伊斯蘭溫和派的人士,也發聲贊同。而歐盟的人權法庭,在2014年7月接受法國政府「這是要生活在一起的一種理念(certain idea of living together)」的說帖,判定此面紗禁令有效。究竟為何法國對面紗這麼嚴厲?

這跟法國一貫的世俗主義(secularism)有關。所謂世俗主義,白話來說就是政教分離,讓宗教跟公眾生活保持距離。法國人認為,宗教自由是私人的,私底下要信仰哪種神祇是個人自由,但不應該帶到公眾生活中。這樣的世俗主義,最早反的是羅馬天主教。甚至在1905年的反教權之爭後,政教分離正式成為法國法律的一部分。政教分離的界線雖然有些模糊,比如說法國還是有耶穌升天節;但在法國絕對看不到總統就職時,手按聖經宣示,或是說公立小學中,孩童去演耶穌誕生的戲碼。

而因為法國境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大幅增加,導致原本針對天主教的政教分離,慢慢轉向伊斯蘭教。過去原本對於配戴頭巾一事,法國並沒有劃出明確的界線,但在2004年時,法國政府規定,在公立學校或是任何官方場合中,禁止配戴任何「明顯的」宗教飾物,這當然包含伊斯蘭女性的頭巾,但也包括錫克教的頭巾帽(Turban)或是猶太教男性的小帽。 對類似禁令的批評者認為,這違反宗教的表達自由,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強加西方的女性解放概念在伊斯蘭女性身上,這樣違反自由主義的精神。國際特赦組織更是抨擊歐盟的判決,認為這是言論與宗教自由的大倒退。

但對法國人來說,這是他們對維護世俗主義的努力,沒甚麼好感到抱歉的。法國尊重任何人私底下的信仰自由,但同時也希望在公眾場域維護其他非信仰者的自由,兩者應該要分開。法國無論左派右派,都堅信世俗主義,也願意努力維持;如果歐盟人權法院判定此舉違法,將會在法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而歐盟也願意接受法國「生活在一起」的理念。前述的日間托兒所案例,法院也說這屬於個案判決,端看該托兒所需求,不需引申至其他私領域。但這樣的判例,一定有其影響力。 在查理週刊的恐怖攻擊事件後,一定會產生許多針對信仰自由、伊斯蘭教徒在法國處境的討論。在討論的同時,法國世俗主義在其社會中的脈絡,也許值得在討論裡面扮演某種程度的重要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