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9_IRP002_0

亂流在前
Turbulence ahead

目前多數被放在顯微鏡下檢驗的氣候事件,都是規模大且時間久的,比如說2013年澳洲的熱浪,或是加州的持續乾旱。但德國氣候學家史托赫(Hans von Storch) 有一份研究,是觀測一場發生在2013年,襲擊德國北部、丹麥南部不到一星期的暴風雨事件(並沒有找到任何人為影響的證據)。傳統的氣候研究有點像是流行病學,在人口層面研究疾病。而史托赫博士的研究,則有點像在驗屍。

類似這樣的研究,正在快速增長。艾倫教授在牛津大學有關區域氣候的模型,已經放上網,這樣所有人都可以下載。有一個叫做weather@home的團體便在做這件事,數百人下載,跑他們自己的研究、作計畫;這也是全球「公民科學 (citizen science)」最大的例子之一。現在專門研究天氣成因的科學家、機關團體有自己的網絡(除了牛津大學跟氣候中心,還包括了墨爾本大學、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荷蘭皇家氣候研究所),還有一本期刊«美國氣象學報 (th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BAMS)»,專門刊登多數研究成果。

雖然這些團體採用不同的方法,但他們的結果令人震驚地類似。人為影響最強力的證據可以從熱浪看出來,比如說2013年發生在澳洲的「憤怒夏天」。當時的均溫比1911-40年時高出攝氏1.5度。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份研究中,墨爾本大學的卡洛力(David Karoly)教授認為,有相當的自信可說,人為影響讓這樣高溫出現的風險至少高出五倍。他也認為,如果不是因為有氣候變遷,2013年的熱浪「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最近«美國氣象學報»刊登了九份有關2013年熱浪的研究,範圍包含歐洲、中國、日本跟韓國。所有的研究都顯示,人為的氣候變遷,讓這種不尋常溫度出現的機率變高。韓國夏季每日最低均溫,比1971年至2000年間高了攝氏2.2度;研究發現氣候變遷讓這件事的可能發生機率高出十倍。從現在開始,德國可能每七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2013年的夏天;在工業化前,這樣的機率是每八十年一次。而在歐洲,機率甚至更高,高出三十五倍 — 這是因為洋流的改變跟北極冰冠融化,以及排放溫室氣體跟懸浮微粒(這些跟北極冰冠融化的成因一樣,同時有自然變異也有人為影響)的結果。

你可能會預期全球暖化越嚴重,熱浪就越多;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但氣候變遷似乎也會造成乾旱。雖然這裡的證據較薄弱,但關聯是直接可信的:較高的溫度加速蒸發,減少土壤的含水量,造成乾旱。一份«美國氣象學報»針對加州的研究發現,大氣壓力系統對乾旱的影響,在有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下,會愈趨明顯。

另一方面,其他研究認為全球暖化增加了加州乾旱的風險,但卻降低了其他地方的,整體並沒有改變。一份即將公布,針對巴西東南部乾旱的報告認為, 其他類別的人類影響,比如說人口成長以及水資源的消耗,也有影響。最近«美國氣象學報»四份有關乾旱的最新研究中,兩份認為人為影響會增加發生乾旱的風險;兩份則認為沒有關聯,或是並不確定。

但有關於暴風雨的證據仍然微弱。常有人說氣候變遷讓龍捲風,或是其他的巨型風暴更密集發生。但«美國氣象學報»的研究人員,觀察了2013年的三個不尋常風暴 — 上述發生在德國北部的為其一、南達科塔州的大雪、庇里牛斯山的秋季雪 — 並沒有發現有人為影響的證據。

為了提供全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兩位研究人員,Erich Fischer跟Reto Knutti,在«自然氣候變遷 (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他們不考慮熱浪、暴風雨的個別事件,還是作通盤思考。他們取得1901年至2005年間的極端熱度跟極端降水量,極端的定義則是每一千天會出現一次的事件。他們用模型去跑有氣候變遷,跟沒有氣候變遷的情況,發現溫度每提高攝氏0.85度(從工業時代開始起算),就會讓如此極端炎熱出現的機率高出四、五倍,跟澳洲的研究結果類似。作者將75%的極端炎熱、18%的極端降雨,歸因於已觀察到的全球暖化現象。令人擔憂的是,極端事件出現的風險,在平均溫度攀升時,會呈指數成長。溫度若升高攝氏2度,出現極度炎熱的可能性,比升高攝氏1.5度時高出兩倍。

可惜的是,這並不代表天氣成因的科學,可以預測特定的乾旱或是熱浪出現,只能說它們更可能發生。氣候科學有個附加好處,人們一直被告知,他們正在對氣候做壞事 — 然後也一直無視。成因的研究顯示,氣候也正在以壞事反擊。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