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2_eup503
Economist Aug 21st 2015

「具有挑戰性,但還沒到不堪負荷」,本周德國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在形容難民大增對德國社會的影響時,給了這樣的回答。

但許多德國人的確覺得不堪重負了。8月19日德梅齊埃揭露了一個更新過後、令人吃驚的數字,他預估了今年尋求庇護的難民數。德國政府原本預估2015年會有45萬人申請難民庇護,是去年的兩倍。而現在的預估人數是80萬,幾乎是去年一整年度的四倍之多。在幾周之內,難民危機就把希臘、烏克蘭的問題踢到一旁,成為德國最大的煩惱。總理梅克爾認為,難民危機將會比其他危機更「完全困擾」著歐洲。

在歐盟中央的德國,並不是此齣戲碼的最前線。邊緣地帶在希臘跟義大利,難民多在那被拉上岸。但德國跟瑞典,是許多尋求庇護難民的應許之地,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兩國比較開放一些。去年光是這兩國,收容難民的人數就佔了全體歐盟的40%。

整體來說,因為過去的黑暗歷史,以及自身二戰後的經驗(當時許多德國人成為難民),德國認為自己必須要比其他國家(比如說英國或東歐國家),對難民更歡迎一些。即使是現在,許多德國人還是溫暖擁抱這些新抵德人士。當巴伐利亞的一位公車司機拉提爾(Sven Latteyer)最近載到一批難民時,他突然抓起麥克風,用英文說:「歡迎來到德國,歡迎來到我的國家」。整輛巴士的人,包括德國人跟難民,都爆出掌聲。許多難民也表示感激。迦納來的難民阿黛(Ophelya Ade)這個月在漢諾威(Hanover)生下一個寶寶,將她取名叫梅克爾阿黛,因為這位總理「是個非常好的人」。

分歧德國
Dividing Germany

但這樣溫暖的歡迎,也造成越來越多反彈。當電影明星史威格(Til Schweiger)在自己的臉書頁面上呼籲捐款,將一座前軍營買下來,改建為庇護中心時,他被許多邪惡、種族歧視的評論淹沒。尤其是在東歐,那裏的人比較少跟外國人接觸,右翼跟新納粹人士在難民家庭前面舉行示威,甚至縱火。難民正分裂著德國社會,測試其容忍度。

因此,對政治人物來說,要如何界定何者為處理危機必要的舉動,何者跨越了高格調的界線,很難去拿捏分寸。很明白的是,大城市會需要更多經費,尤其是冬季即將到來,會讓暫時搭建的帳篷區,變得無法居住。一個滋長的共識是,假設從阿爾巴尼亞,蒙特尼格羅和科索沃這些國家來的人,都是經濟難民的話,這些國家應該被判定為「安全」。申請德國庇護的難民中,約有三分之一是來自巴爾幹半島。幾乎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申請者都會被拒絕,但還是讓庇護系統大塞車。

另一個結論,更具爭議,但也浮上檯面。如果難民潮持續,如德梅齊埃所想的,那德國可能會重新思考在申根區內的定位。申根區免除了26個歐洲國家的邊界審查。尤其是在巴伐利亞,政治人物利用民粹,激起對奧地利、義大利的不滿,因為這兩國對難民借道德國一事袖手旁觀。

但德國政治人物私下承認,任何實質性的回應,都必須以歐盟一體做考慮。他們認為,不能讓西班牙、波蘭、法國或英國接收這麼少難民。而斯洛伐克似乎希望把穆斯林排除在庇護對象外,更是離譜。歐盟應該讓各成員國達成協議,共同分擔。

隨著事情進行,德國已經有這樣的制度了。德國根據稅收、人口所制定的公式,將難民分配到十六個邦。這並不是完美的制度,因為這意味著有些難民會被分到一些比較敵視難民的地方。但另一種方案 — 某些邦收容很多難民,某些邦完全不收 — 是無法持續下去的。德國一直被勸告要帶領歐盟,不過德國卻不太願意。今年的難民危機,也許最後會讓德國不得不領頭。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