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9_eup502
Economist Aug 24th 2015

歐盟的規則中,「人群的自由移動」被奉為圭臬。移動的自由,自1950年代以來,便是歐盟計畫的一部分。但歐盟的無國界區,直到1985年才成為事實。當時歐盟內的幾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在盧森堡境內一個稱為申根的城鎮中,簽署了一份協議,同意撤去各國境內的邊界管控。1995年開始實施的「申根協議」,取消成員國間的邊境檢查,並讓外國遊客以單一簽證走透透。目前共有26個成員國,有的為歐盟國,有的不是。但歐洲大陸這個不需護照便可自由移動的區域之未來,目前正面臨威脅,為甚麼呢?

20150829_wom916

兩股力量讓歐洲產生隔閡。2015年的夏天,前所未見的眾多移民抵達歐洲海岸。他們通常想前往那些最有可能讓他們留下來的國家,主要是德國跟瑞典。這幾個國家的壓力正在增加 — 德國今年預期將收到80萬人的庇護申請,比2014年多了四倍。8月20日德國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警告說,除非其他國家也幫忙分攤尋求庇護的難民,否則德國的申根國身分,可能不會繼續維持下去。關閉邊界,意味著德國也許會將人群拒在邊界之外。恐怖主義則是另一個因素。上周阿姆斯特丹開往巴黎的一班高鐵上,發生了一場未成功的攻擊事件後,比利時總理米歇爾(Charles Michel)呼籲,重新審視申根的規則,讓旅客的身分跟行李得以被檢查,實際上就是恢復某種程度的邊境檢查。

申根協議並非第一次處在磨損的危機。2011年時,由於擔心北非難民的湧入,義大利和法國希望能進行申根協議的檢討。今年稍早,荷蘭總理曾威脅希臘,說如果希臘一直讓移民自由進入歐洲其他地方,就要把希臘逐出申根區。最終這些都沒成真。

比利時或德國,要緊縮邊界審查的話,也是他們的權力:申根協議同意,各國可以國安理由,短暫開啟邊境審查。2005年時,法國在倫敦地鐵爆炸案發生後,重啟邊境審查;而葡萄牙也在2004年歐洲國家盃時短暫重啟過。但如果不是短時間重啟,那可能會冒著歐洲一體化倒退數十年的風險。這樣的影響,也不僅僅是概念上的:多年來各種研究表明,申根協議讓各成員國,形成更緊密的交易合作夥伴,提振了進出口,並吸引了遊客。申根是歐洲一體最明顯的表現;申根的侵蝕將發出一種強大的信號。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