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2_LDP002_0
Economist Jan 2nd 2016

簽證是必要之惡。簽證是政府控制邊境的方法;無論是要控制移民的流量,或把威脅揪出。但所需的文書作業跟費用,也讓合法的旅人、商務客卻步。自由派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預估,如果取消所有入境美國的旅證,花在美國國內的旅遊開支,每年可增加900億到1230億美金。一項估算顯示,導入簽證限制,將會降低兩國間的貿易數額跟外國直接投資(FDI)多達25%。

政策制定者的工作,是要在這樣的成本跟利益中取得平衡。在短期商務、旅遊簽證上,他們失敗了。用安全面來看,支持簽證的人說,透過控管入境人士,讓國家更安全。這是真的,不過並不太有效。恐怖份子可能來自國外,也可能土生土長。可能拿合法簽證入境(如911的攻擊者),也有可能非法入境。用國籍當作施加限制的標準,是最駑鈍的工具,鏟起一大串的尋常旅客,以及偶爾發現的嫌疑人士。美國決定對近期到過伊朗、伊拉克、蘇丹、敘利亞的人,緊縮入境規則,這會影響到意圖不軌的人,也會影響到救援人員。

未經批准的移民,也是類似的情況。分辨出哪些訪客,停留的時間可能會超出容許範圍,是簽證官的工作。西方國家通常會要求數個月的銀行往來記錄、帳單、財力證明、房地產證明、納稅資料以及雇主出示的保證函,證明這位員工會返國。這道窄門也會讓旅客卻步。加拿大在2007年對捷克公民實施免簽後,捷克旅客的人數上升了三分之一;而在申請庇護者增加後,加拿大再度於2009年導入簽證制度,在三年間訪客少了70%。跟讓所有的旅行都窒礙難行比起來,加快庇護申請更有道理。之後簽證規則又再度放寬。

各國政府可採取三個步驟來放寬簽證限制,而不需一口氣敞開大門。第一,大幅刪減表格的長度。英國便是這樣的壞例子;高費用、一連串的文書作業,要求申請簽證者填寫多達十頁的表格,提供過去十年內所有國外旅遊的記錄,並宣稱從未挑起恐怖主義。這實在荒謬。歐洲大陸申根區的官員,只需要兩頁表格便足以檢視。美國的免簽制度,允許28國公民,只要在網路上填寫簡單的個人資料便可以拜訪美國。

第二點,政府部門間應要更善於分享這些資訊,無論境內還是境外。多數旅客眾多的國家,現在都要求生物辨識資料,比如說指紋或是視網膜掃描。許多國家也旅客登機前,便要求「旅客事前資料」。跟情報、犯罪資料庫交互檢視、比對這些資料,通常可免去長時間的詰問。

簽證也瘋狂
La visa loca

通常,但不是每次都行。各國政府會想要更深入調查某些申請者。所以第三步,是給予那些輕易通過審核的人,更長的簽證效期。美國通常給予十年效期的簽證;歐洲則通常給予十天。這意味著拜訪申根區的旅客,必須反覆證明自己沒有惡意,導致更多無用的紙上作業,以及更少來訪。簽證雖然必要,也不需如此邪惡。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