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_cnp003
Economist Jan 20th 2016

習近平自2012年擔任國家主席來,便忙著周遊列國。去年他造訪的國家,比美國總統歐巴馬還多。無論東道主是強大、微不足道甚至是棄兒,他到處飛,從美國到馬爾地夫,再到辛巴威。習近平的目標,是要投射中國為崛起強權的形象 — 以及他在其中所占的中心位置 — 給國內跟國外看。但他還沒有以中國國家主席的身分,踏上中東的土地,直到本周。

在經濟學人付梓的同時,出訪正進行中。從沙烏地阿拉伯開始(其國王為薩勒曼・阿布都拉Salman bin Abdul Aziz,如上圖),也將造訪埃及跟伊朗。這趟出訪來得有些遲;自2009年後就沒有中國領導人拜訪中東了。他們擔心會被捲入中東地區的棘手糾紛中,但中國在中東地區有大筆賭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而超過一半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的。許多中東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包含這次造訪的三個國家。習近平大肆宣傳的「新絲路」,也就是藉由中國資助、橫越中東地區的基礎建設,將中國跟歐洲聯結在一起。中國企業已經在中東地區興建高速公路、港口等。

習近平出訪的時機有些棘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間原本就存在著的緊張情勢,在沙烏地阿拉伯於1月處決了一位什葉派教士後,益加升高;而憤怒的伊朗人,對德黑蘭的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投擲石塊作為回應。但西方世界在1月16日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後,讓習近平訪問這兩國時,得以表示出不偏不倚的姿態,又不會刺激到西方國家。跟前任者一樣,習近平喜歡展示出中國是一個不干預外國事務的和平者。(中國國營媒體新華社,本周說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肆意干涉」,「比迷魂藥更毒」。)但習近平並不熱衷於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中國在1月13日時,公布了首份「中東政策白皮書」,那是份模糊、鬆散的文件。白皮書中說「要建立一種嶄新的國際關係」,但卻缺乏新意。

中國的中東戰略,與其在家中解決爭議的方法,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外交部副部長張明在本周說,經濟發展是解決中東衝突的「根本之道」。透過擴大與中東的貿易和投資聯繫,中國希望不滿和衝突也能逐漸消散。中國嘗試把用在新疆(位於中國西部,擁有眾多穆斯林的省分)的方法(並沒有成功),拿來用在中東上。而身為制裁取消後第二位造訪伊朗的外國領導人(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Nawaz Sharif是第一人),習近平也希望能達成有利可圖的協議。

長期來說,中國可能會發現,很難避免選邊站的問題。某種程度來說,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已經選邊站了:中國跟敘利亞政府、反對派代表都進行談話,但否定聯合國干預的解決方案,實際上便是傾向敘利亞政府派的決定。中東地區有越來越多中國公民,也可能會挑戰中國的不干涉態度。去年11月時,有位中國公民遭到伊斯蘭國處決,中國便承諾要加強對海外公民的保護。中國對中東的新外交政策,最後可能會變得類似所謂的西方干涉。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