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20th Jan 2016

全世界都知道,2015-16年的NBA球季,就是屬於金州勇士的故事。大家可能在去年就已經注意到勇士隊了,他們成為第十支在82場季賽中贏得67場的球隊,且在季後賽中一路過關斬將,直取冠軍,其中甚至沒有打任何一場第五戰或第七戰。但對球迷來說,2014-15年茶餘飯後碎嘴的最大新聞,莫過於籃球第一人LBJ,在邁阿密熱火待了四年,拿下兩座冠軍後,又回到故鄉克里夫蘭騎士隊。而總冠軍賽最有趣的一面,是LBJ在另外兩位明星球員受傷後,他的勇猛並無法隻手撐起球隊。

直到今年球季(現在剛好過一半),勇士隊才得到應有的注目。勇士隊開季連續贏得24場比賽,創下開季連勝的新高。現在的戰績則是39勝4負,往喬丹所率領的公牛隊,在1995-96年球季中所創下的例行賽最佳紀錄之路邁進。此外,他們贏球的方式,可能是80年代洛杉磯湖人「show time」後,最具視覺衝擊力的風格;快節奏的遠距離節慶式遠射、進攻轉換,跟窒息式的防守。勇士隊的超級控衛柯瑞(Stephen Curry),也超越LBJ,成為聯盟的門面。讓人想為他芭蕾舞般技藝唱首歌歡頌的同時,數據分析也為他的一人革命加冕。勇士隊也隻手撐起了NBA的財務狀況,在每個他們造訪的城市都吸引許多觀眾。不可或缺的籃球網頁Basketball-Reference.com,甚至在他們的首頁上,放上「2015-16年勇士隊事蹟與記錄」的專區。

對勇士隊今年的敘述,背後只有一個問題:他們不是聯盟中的最佳球隊,真的不是。針對勇士隊的情況,說明是異常簡單。籃球隊的目標是要贏,要贏球得分就得超過對手。勇士隊的確有做到這點,每場的平均勝分達12.1分。這是個了不起的記錄:在歷史上,只有喬丹的公牛隊、1970-71的公鹿隊(那時隊上有天鉤賈霸、大三元製造機Oscar Robertson)、1971-72的湖人隊(當時有四位名人堂球員在隊上)超過。但本季有另一支球隊,正準備打破湖人隊平均勝分12.3分的記錄: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他們在勇士隊奪冠前的球季,拿下過去十七個球季中第五座冠軍。雖然他們本季的勝率比勇士低(85.7%對90.7%),但他們的平均勝分達到驚人的14.2分。馬刺隊跟勇士隊之間的勝分差(2.1分),就是一隻聯盟中等水準球隊,跟一支預期勝率可達57%球隊(這樣的勝率,通常是季後賽中間種子球隊,以及冠軍黑馬)間的差距。

懷疑論者可能會反駁說,並沒有頒給最高勝分差球隊的獎盃。球隊的勝分差可能有誤導性:有些教練選擇在大勢已定後,還繼續追分,把比數差距加大;而有些教練則傾向讓先發球員休息。此外,如果「某些球員在其他選手失常時,能持續在比賽緊繃時的關鍵時刻跳出來」的這種觀念正確,那擁有這些「關鍵球員」的球隊,贏得的比賽數,應該會比勝分差所預示地多。但相反的觀點是,一支球隊在一季中的得失分,很大程度上是隨機分配的。以結果來說,若想預測未來的表現,跟輸贏記錄相比,球隊的總得失分,是更好的指標。

為了判斷上述的理論哪個正確,我從Basketball-Reference下載了數據庫,裡面包含了從1979年採用三分線後,到去年為止,所有NBA季賽的成績。使用邏輯迴歸法,根據主場優勢、前場比賽到次場比賽間的間隔日、今年迄今為止的勝負記錄、勝分差,以及對手、過去的對手、對手的過去對手之同樣資料,我導出一個可以預測某支球隊贏球機率的公式。雖然這個公式並不包括任何特定球員、傷病或交易的資訊,也忽略了2015-16年季前動作(在開幕賽當日,所有球對的主場優勢都給予相同的權重),但這個公式表現地還算不錯:舉例來說,到目前為止,公式預測贏球機率在15%-20%間的球隊,已進行了六十場比賽,而那些球隊贏得了18%的比賽。

乍看之下,在這個模型中,在表示球隊體質上,輸贏記錄跟勝分差都有著顯著、有效的資訊:不需忽略其中的任何一項,模型發現兩種變數,在預測方面,都有著統計上的顯著貢獻。但要表達喜好也不需太過害羞;在控制主場優勢、休息天數、對手實力等變因後,勝分差的預測能力,比勝負記錄的影響大上六倍。

多數時候,兩種衡量方法是以串聯式方向移動 — 畢竟得分越多,是獲得越多勝利的好方法。但有時候這兩者會分歧,主要是因為球隊可能以小差距獲勝卻以大比數落敗,反之亦然。而當這兩個指標往相反方向行進時,記錄也很明確說明,通常勝分差才是指出正確方向的指標 — 正如1991-92年的溜馬隊,僅管他們在整體勝分上超過對手,但他們在1月30日時的戰績是16勝28負;或是2003-04年的暴龍隊,開季時獲得11勝8負,但每場的勝分差僅有3.9分。最後溜馬隊在剩餘的比賽中,擁有63%的勝率,而暴龍隊只有35%。個別對戰也適用:自1979-80球季後,18場勝負跟勝分差分歧最大的對戰組合中,勝分差較佳的球隊贏了其中13場(見圖)。



很難分析勇士、馬刺對戰時的戰術細節,因為兩支球隊至今還沒交手過:雙方將在1月25日首次交手,那會是場必看的電視轉播。但考慮勝分差的優越地位,可利用的佐證說明,馬刺很可能在季後賽中擊敗勇士。不考慮主場優勢或休息天數的話,模型導出馬刺在單場獲勝的機會有58%,同時在七戰四勝系列賽中,有67%的機會出線。柯瑞與他們快樂夥伴們,如果可以確保主場優勢,那這個機率會下降到62%。但如果馬刺真的是一支較佳隊伍,他們很有機會能克服現在落後給勇士的2.5場勝差,取得第一種子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七戰四勝制中,馬刺取勝的機會將提高到70%。

是否有任何理由可以懷疑這套模型對馬刺的熱愛?跟勇士球員相比,馬刺球員是否更可能打出超出自身水準的比賽,也因此比較可能回到凡間?馬刺在去年,的確是一支較處於劣勢的隊伍。他們去年「僅有」67%的勝率,且在第一輪就打包回家。這讓許多專家認為,鄧肯、帕克、吉諾比利三位老將已是風中殘燭了。為了回應這樣的低迷表現,馬刺隊在去年季後,做了近年來最華麗的補強,簽了高度完成體的得分、籃板好手,六呎十一吋的LaMarcus Aldridge。他們也選了大鎖型前鋒David West,跟馬刺的團隊至上哲學很合。

現在的馬刺,基本上有兩個冠軍核心。藉由打慢球、放低節奏(在NBA三十支球隊中,馬刺的每場持球時間排名第二十三),且嚴格限制上場時間,馬刺教頭帕波維奇已幫39歲的鄧肯、38歲的吉諾比利、33歲的帕克找到青春泉源了。三位在場上時,都還相當出色 — 尤其是內線的偉大球員鄧肯,他用籃球運動最佳防守者的表現,詮釋了長人也能老得優雅。但他們同時也優雅地把指揮權交給24歲的Kawhi Leonard;他在大學時期被認為是一位謙虛的球員,在選秀會後立即被交易到馬刺,溜馬則換得已被遺忘的George Hill。Leonard之後則綻放成全能的超級明星。雖然Aldridge尚未以馬刺球員的身分發光發熱,但他的確是馬刺會需要的那種運動型長人,能跟上勇士五名六呎八吋(甚至更矮)「敢死隊」陣容的腳步。最後,雖然馬刺隊使用七呎三吋塞爾維亞長人Boban Marjanovic的時間還不多 — 在衣個如此成功的球隊中,能做實驗的空間並不多。但Marjanovic在上場的錢180分鐘內,表現出色,在季後賽時很可能以秘密武器的身分出現。

但還是有強烈的事例說明,應壓抑對馬刺的期待。勇士去年已經證明,他們全面宰制聯盟,且讓LBJ俯首稱臣;雖然馬刺長期間的成功事蹟無人可敵,但他們還沒展現出「以Leonard做為陣中最優秀球員時」能奪冠的實力。無論帕波維奇如何限制老將的上場時間,隨著季賽進行,他們隨時可能疲累或受傷。對「傳球就會不舒服」類型的球員如Aldridge,要如何融入旋風式傳球的馬刺隊型,也有許多懷疑聲浪 — 或者他一開始便不如外傳的那麼好。FiveThirtyEight的CARMELO預測系統,跟上述的那種簡單模型不同,結合了個別球員跟這些球員的過去表現。這個預測系統,仍認為勇士是較強的球隊,在中立場館進行比賽的話,勇士馬刺的獲勝機率分別是54%對46%。

然而,這樣的警示,也無法解釋為何今年外界對這兩支球隊關注度差這麼多。也許是因為所有人都在注意,勇士隊是否可以繼2014-15年後再度奪冠,也或許是他們開季就打出24連勝佳績,亦或許是柯瑞是繼喬丹後,在電視轉播上所能看到最令人感到興奮的球員。也有可能是因為馬刺已經已經偉大了二十年,所以他們的成功已不再是新聞;也或許是因為馬刺專注在基本面、深度上,讓他們沒有一位閃亮明星,也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目前的11連勝前,開季「慢熱」(他們一開始「僅」打出18勝5負跟25勝6負的成績)。這波連勝,也讓他們的勝負紀錄愈趨近勝分差的領先地位。

無論如何,今年有兩支挑戰歷史的球隊,不只一支。除非在季後賽前幾輪出現不太可能的暴冷情況,不然今年的西部決賽絕對是史詩級對決。拉斯維加斯的賭盤,較看好勇士隊能拿下西部冠軍(如果下注$100,勇士拿冠軍的話可獲利$80),而下注馬刺隊的則可拿回豐厚的回報(同樣下注$100,獲利是$150)。你也許已經猜到,下注哪邊比較划算。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