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3_EUP002_0
Economist Feb 13th 2016

最近施加在德國總理的種種壓力上,最無情的,來自身兼巴伐利亞邦長及基社盟(CSU)黨魁的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他於本周說,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是「不公不義的政權」 — 或是「非法」,端看怎麼翻譯。他會在這個月決定,巴伐利亞是否要把聯邦政府告上位於卡爾斯魯厄(Karlsruhe)的憲法法庭。

認為梅克爾「歡迎文化」不但天真,且徹底違法的議論,在德國保守派間很流行。倡議者包括知名法學家,前憲法法院院長Hans-Jürgen Papier(基社盟成員)。他指出,任何經由陸路抵達的人,技術上都不可能申請庇護。在德國1993年後修改過的憲法下,對來自「安全」國家的人民,不適用保護條款。這樣的敘述,讓德國周圍的九個鄰國都屬於這個範疇。

歐盟法律也讓他有同樣的結論。歐盟的都柏林協議規定,難民必須在抵達的第一個成員國申請庇護。地理上來說,這不可能是德國,除非難民搭飛機或是搭船。Papier坦言都柏林協議已經破滅。雖然讓德國自願進行庇護審查,但都柏林協議並沒有強迫德國去做這件事。考慮到湧入德國的難民數 — 去年共有一百一十萬難民抵達德國 — 這樣的決定應該要由國會,而非梅克爾一人決定。既然德國國會從未對梅克爾的整體政策做過投票,Papier稱這是「準合法」。

另一位前憲法法庭的法官Udo di Fabio則更進一步。巴伐利亞邦借助他在此官司上的法律意見,他認為有可能會勝訴。他的立論 — 跟其他權力集中程度更深的國家人民相比,美國人可能更熟悉 —,是建立在德國的聯邦主義上。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十六個邦跟各級城市,都有著某種形式的「國家地位(statehood)」,也擁有著不同的義務。在難民危機時,這樣的劃分跟責任變得一團亂。聯邦機構控制國界,並決定庇護申請事宜。但各邦提供住宿、社會服務,同時將申請被拒的人解送出境。如果聯邦政府沒有顧好自己的角色,讓邊界發生混亂,讓無法控制的人流進入,可能會因為影響了巴伐利亞邦提供公眾安全、其他功能的能力,而損及巴伐利亞邦的國家地位。

德國的憲法法庭跟美國的不一樣。他們沒有習慣解決政治爭議,即使巴伐利亞邦成案,也很可能不接受這個盪守山芋。但清楚地說出法律邏輯,將會施加出巨大的政治力量。梅克爾靠著所屬的基民盟、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以及基民盟組成聯合政府。社民黨的高層說,澤霍費爾的法律威脅,是「結束聯合政府的宣言」。必要時,梅克爾不需基民盟也可執政,但以她最近下降的支持度來看,她並不希望如此。事實上,她已經逐漸緊縮庇護法律。如果她因為政治理由,決定對難民關閉德國邊界,那批評她的那些法律論點,會是個很好用的藉口。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