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un 24th 2016

從無法想像到無法逆轉,是如此之快。一年前,很少人會想像到,愛抱怨歐盟 — 愚蠢的法規、臃腫的預算、自大的官僚 —的英國人,會真的投票離開這個幾乎佔據英國半數出口額的組織。但在6月24日的凌晨,已經很清楚了。英國選民無視經濟學者、盟國、政府的警告,在加入歐盟超過四十年後,已準備勇敢地邁向未知。

英鎊跌至三十年來的低點,預示了將到來的是甚麼。隨著信心崩盤,英國可能跌入衰退。一個永久性、較無活力的經濟體,意味著較少的工作機會、稅收降低,以及最終的額外撙節。這樣的結果,也將動搖脆弱的世界經濟。多數投給留歐的蘇格蘭人,現在可能會更積極脫離聯合王國,正如2014年他們所做的。跨過英倫海峽,例如法國民族陣線的疑歐派,將視英國的跳船為一種鼓勵。協助維持歐洲和平長達半個世紀的歐盟,已經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從結果來看,這個國家在年齡、階級、地理上都分裂,要處理這次公投的後果,短期內將需要政治靈活度;長期來說,也許需要重劃傳統的政治戰線,甚至是次國家的邊界。將會有個長時間的不確定性傷害。沒有人知道,英國將何時、以哪種條件離開歐盟。但儘管脫歐派歡慶、留歐派指責,突出了兩個問題:這次公投對英國跟歐洲意味著甚麼?接著又會是甚麼?

英國脫歐:重要卻被忽略的小註解
Brexit: the small print

投給脫歐,流露出的是對「既有制度」的憤怒。從歐巴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領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呼籲英國人擁抱歐盟。這些懇求被唾棄,總的來說,選民拒絕的不只是立論,還有「專家」的價值。許多承擔了削減支出的衝擊,卻無法享受到英國繁榮的選民,現在信服於憤怒的民族主義。

英國人有許多理由拒絕歐盟,包括布魯塞爾的民主失能,歐元區的疲軟等。但決定性的因素,看起來是「人民自由流動」這項。隨著新移入者的數量增加,選民越來越關心移民議題。

因此,脫歐派承諾給支持者的,是復甦的經濟跟控制移民數量。但英國人無法單用投票,就擁有這樣的結果。如果他們希望進入歐盟的單一市場,並享受單一市場帶來的財富,他們就必須接受人民自由流動的條件。如果英國拒絕,就要付出被逐出單一市場的代價。英國必須在抑制移民跟財富最大化間,做出選擇。

卡梅倫不是可做出這樣選擇的人。他不顧一切地提起公投,並領導了一場失敗的競選活動,他展現了災難性的誤判,且不被信任可代表談判英國脫歐。這個任務應該會落到新首相身上。

我們相信,他/她應該選擇挪威式的條件,也就是可完全進入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但維持人流自由移動。理由是,此舉可讓繁榮最大化。且可能的成本 — 移民 — 其實是好處,正如脫歐陣營自己說過的。歐洲移民對公共財政其實做出淨貢獻,因此他們對健保、教育等,付的比用的多。沒有歐盟內的移民,學校、醫院跟如農業、建築業的產業,將面臨勞工不足的情況。

預防法國脫歐
Preventing Frexit

要讓英國脫歐派了解,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是件難事。新首相將面臨賣國指控 — 很簡單,因為他/她一定得在移民或經濟議題上,破壞原先的承諾。這也是為何任何協議內容都必須讓選民確認,確認方法則希望是在大選中,而不是舉辦另一次公投。這可能比今天的公投更容易獲勝。協議一定下來,經濟將會受害,移民也會下降。

英國脫歐對歐盟來說也是一大打擊。布魯塞爾的高階官員已不知民心許久 — 且不只在英國是這樣。皮尤(Pew Research)做的調查指出,僅有38%的法國人對歐盟抱有好感,比英國還低六個百分點。而法國是歐盟的創始成員,也是長久以來的強力支持者。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一個國家,在「支持轉移權力到布魯塞爾」一事上,能獲得較多的贊同。

每個國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感到不滿。在經濟疲軟的義大利跟希臘,他們把怒氣發在德國主導的撙節政策上。在法國,歐盟被指控「過於自由」(即使英國人認為歐盟過於繁文縟節)。在東歐,傳統民族主義者指責,歐盟強加如同性婚姻等國際價值觀於他們國家上。

雖然歐盟需要處理大眾的憤怒,但解方其實在於促進經濟成長。比如說,完成數位服務跟資本市場的單一市場,此舉將可以創造工作機會跟財富。歐元區需要更強的基礎,首先要有妥適的銀行聯盟。落實老生常談的返還權力給各國政府,包括勞動市場的監管,將顯示歐盟不是一心只想著掌握權力。

本報為這次公投結果感嘆 — 以及英國可能陷入更封閉、更孤立、更無動能的危險。對任何人來說,如果大不列顛萎縮成小英格蘭,甚至造成小歐洲,都不會是好事。脫歐派的領導人們,承諾會帶來一個有活力、外向型的二十一世紀經濟體。我們懷疑英國脫歐可以達成此事,但沒有甚麼比證明我們預測錯了,更令我們開心的了。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