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Nov 19th 2016

2015年底時,五個在香港經營書店的人,在神祕的情況下失蹤了。其中一位顯然是被大陸的特務從香港綁架走;另一位則在泰國被綁走。最後五人都出現在中國的監獄中,他們被指控販賣有辱中國領導人的書籍。其中有一位擁有英國護照,另一位則擁有瑞典護照,但兩位也都受到漠視法律程序的待遇,正如一般對司法感到憤怒的中國人。英國、瑞典大使館在幾周的時間內都無法與這兩人見面。中國政府認為這兩人本質上是「中國人」。這表示了一種更廣泛的態度,中國不只認為這幾位香港書商是中國人,某種程度上,還包括了所有的移民社群。

中國外交部長宣稱,擁有英國護照的李波「首先是中國人」。中國政府也許認為李波的「回鄉證」(發給香港永久居民的文件),效力高於他的外國護照。自香港1997年回歸大陸統治後,中國認為香港的華裔居民都是其國民。 被從泰國帶走的瑞典公民桂民海,在中國的電視台上(也許是被迫)說:「我真切地感到我還是一個中國人」。

中國認為這樣做沒問題,因為中國並不接受雙重國籍。但法律其實很模糊;法律規定,一個拿外國護照的人將「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然後矛盾的是,那個人必須「放棄」自己的中國國籍(繳回他們的戶口證明文件及護照),且這樣的放棄行為必須經過批准。根據桂民海女兒的說法,他有跑完放棄公民身分的程序,但中國官方認為,他的外國護照可以被出生地跟種族取代:李波跟桂民海都屬於佔了中國大陸人口92%的漢族。

種族是中國國族認同的核心思想。多數人認為的「中國人」,其實指的是漢族,這個在中國大陸擁有十二億人口的族群,而不是另外一億一千萬的少數民族。澳洲拉籌伯(La Trobe)大學的James Leibold認為,種族與國籍對中國的漢人來說,幾乎是可以互換的概念。這種不同概念的混和非常重要,這定義了漢族跟其他種族的關係。藉由把合法勞動市場幾乎限縮於漢族,種族形塑了中國的經濟及發展。同時也拉緊了對外關係;即使是幾個世代前便移民至其他國家的漢裔,通常仍被認為緊密民族的一份子。不只是中國政府這樣認為,中國人民也這樣想。

漢族的民稱來自西元前三世紀的王朝。但香港大學的Frank Dikötter說,現代漢族的建構是在20世紀初發生的。過去六百五十年中超過一半的時間,現在被稱之為中國的地方,其實是被外族統治的(北方的蒙古人以及來自東北方的滿洲人)。中國歷史,將建立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的滿人外族,描繪成「中國化」。但近期的研究顯示,滿洲人保留了自己的語言跟文化,清朝中國只是一多民族帝國的一部分。

萬里長城
Great Wall

西方帝國主義下,種族往往被用來分裂人民。但1911年清朝垮台後,新的菁英們,試圖為中國的民族國家,建立一套基本的理論 — 人民講著相互無法理解的語言、有不同的傳統跟信仰。中國的親族力量本來就很強:各宗族相信,他們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這讓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發展出一個概念,那就是所有的漢人都源自五千年前的「黃帝」。

種族成為共和中國的組織中心思想。中國國民黨創辦人,被普遍認為是「國父」的孫逸仙,提出了「共同血緣」的想法。一個世紀過去,習近平仍在做此事。他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血濃於水」。2014年的一場演講說中他更進一步說,「世世代代的華僑永遠不會忘記祖國、出身,或是他們體內中華民族的血脈。」

許多中國人相信,中國人是可以馬上辨識出來的 — 而漢人,也絕對是其中的一份子。北京的小孩會公開指著一位黑人或白人,說他們是外國人。出生在國外,但住在中國的漢人,會被說「你的北京話應該要更好」(相反的,如果不是漢人,即使只偶爾說幾句,也會受到讚美)。

今日的中國,同質性異常高。中國一直維持著一個狀態,那就是幾乎除了新生兒以外,沒有任何新的移入者。除非是中國公民的小孩,不然不管他們在中國住了多久、賺了多少錢或繳了多少稅,幾乎不可能成為中國公民。娶了中國人,理論上可以拿到公民權;但實際上很少人會這樣做。結果就是,根據2010年的人口調查,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那年也只有1,448民歸化者。即使對移民敵意較出名的日本,一年也約有一萬人規化;而在美國,這個數字約是七十萬。



漢族/國家認同的結合,構成了中國漢族與少數民族間的不穩定基礎。理論上,官方平等看待少數民族,甚至給予他們某些特權。但在實際上,少數民族往往受到明顯的歧視,尤其是那些來自邊疆,很容易辨識出來的少數民族;且因漢族大量移入他們的家鄉,正被邊緣化。藉由國家支持的移民安置計畫,漢族佔新疆人口比例從1949年的4%,提高到今日的42%;蒙古族現在只佔了內蒙古人口的17%。



中國的非漢族,充其量只能算是被保護的、「迷人且多采多姿」的珍奇事物。雲南省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中心,建立了繁盛的觀光業。少數民族往往以愉悅、穿著民族服飾的形式呈現,對比漢人的高科技。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一間博物館中,一場名為「新疆各民族」的展覽中,唯一穿著現代服飾的是漢人;烏茲別克裔中國人則被標示著「喜歡戴各式各樣的小帽」、哈薩克裔中國人的生活則是「充滿歌曲跟節奏」。

中國對文化差異的不敏感,有可能轉化成種族衝突。在邊境地區,對當地文化的演示會被定罪。新疆的維吾爾人可能不能留長鬍子,穆斯林有時候不被允許過齋戒月。內蒙古跟新疆的遊牧民族,被強迫定居。儘管缺少說北京話的人,許多西藏跟新疆的學校中,還是以北京話授課為主。

這讓日常生活中的偏見合法化。一位在青海省首府西寧(人口以漢人為主)工作的西藏導遊說,「他們認為我們很怪,跟野蠻人一樣」;他的漢族鄰居中,只有一位願意跟他打招呼。西藏人與維吾爾人要入住中國其他地區的飯店時,常會被拒絕(中國身分證上有標明族裔)。亞伯達大學的Reza Hasmath發現,在北京工作的少數族裔,學歷往往較好,薪資卻較低。少數民族區域中最好的工作,往往落入漢人手中。

中國人現正小規模地爭取勞權、同性戀權,也關心環保問題。但看不出來漢人聚集在一起,為少數族群發聲 — 也許這也不意外,因為這樣做可能會被視為支持分離主義。真要說起來,還剛好相反:政府言論,尤其談論伊斯蘭的危險,更加劇了既有的分歧情況。


高等漢人 The upper Han 誰是中國人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