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Mar 4th 2017

距離法國上次革命,或是嚴肅地試著改革的時點,都已經是許多年之前了。政治、經濟層面的停滯,已是成為這個數十年來沒甚麼改變的國家之標誌,即便既定的左右兩黨輪流執政。

直到現在。今年的總統選舉,當代最刺激的一次,絕對會帶來震盪。自1958年第五共和開始後便輪流執政的社會、共和兩黨,很可能在4月23日的第一輪總統選舉就會被淘汰。法國選民也許必須在兩位反叛的候選人中作出選擇:民族陣線的魅力領袖瑪琳·勒潘(Marine Le Pen)以及去年才成立的自由派運動「前進!(En Marche!)」領導人馬克洪(Emmanuel Macron)。

很難去誇大這些反對政府勢力的影響。他們是目前世界趨勢最清晰不過的例子:跟開放、封閉的分類相比,老式的左、右派分法已經越來越不重要。其所產生的再調整結果,影響力將遠遠超出法國境內。這可能振興歐盟,也可能摧毀歐盟。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這場革命的近期成因,是選民對統治階級的無用、自我利益交換之憤怒。社會黨總統歐蘭德因為太不受歡迎了,甚至沒有出來競選連任。而既有的反對黨、中間偏右的共和黨,在代表人物菲永(François Fillon)於3月1日透露,他已因為妻小詐領乾薪一事(約一百萬歐元),正式接受調查後,就已經不再有機會了。菲永雖然承諾要退出競選行列,不過還尚未實行。但他獲勝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

進一步激怒選民的,是法國現在的狀態。去年一份民調顯示,法國人是世界上最悲觀的民族,約81%的人認為世界會越變越糟,只有3%的人認為會變好。這樣的悲觀,來自經濟狀況。法國經濟低迷許久;佔了全國GDP57%的龐大公部門,已削弱了法國的活力。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失業,而那些有工作的,也很少人能像父母輩那樣,找到全職工作。面對高稅率和嚴格的法令規範,具有創業精神的法國人,一直以來就是往國外跑,往往到了倫敦。但這樣的困境已經超越了生活水準停滯的範疇。接連不斷的恐怖攻擊,讓神經緊繃,迫使法國公民生活在緊急狀態下,而擁有歐洲最大的穆斯林聚落,也暴露了深邃的文化裂痕。

許多問題,都是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而產生,但無論左右派都無力解決。法國上次真正地有心要從事經濟、年金、社會安全網的改革,已經要追溯到90年代中期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總統了。但因面臨大規模罷工,失敗了。自從那時開始,連試都沒甚麼人想試。薩科吉(Nicolas Sarkozy)曾誇口要進行大改革,不過改革計畫因為碰到07-08年的金融危機而作罷。歐蘭德則有一個災難性的起頭,他導入了最高75%的稅率。他因為太不受歡迎了,因此也沒做成甚麼事。經過數十年的不作為後,法國選民想把這些沉痾掃成歷史的灰燼,並不太令人意外。

馬克洪跟瑪琳·勒潘承著這股不滿情緒向上。但他們在診斷法國的病因上,提供了南轅北轍的看法,也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解方。瑪琳·勒潘歸咎於外來力量,並承諾會用更多的貿易壁壘、更好的社會福利來保護選民。她有效地讓民族陣線擺脫過去的反猶名聲(甚至把創立民族陣線的父親驅逐出黨),但她卻討好那些想自外於世界的人。她把全球化形容成對法國工作機會的威脅,把伊斯蘭教徒形容為恐怖行動的煽動者,說伊斯蘭教徒讓女性在公眾場合穿裙子變得危險。而她說歐盟是「反民主的怪獸」。她發誓要關閉激進的清真寺、阻止移民流入、阻撓外貿、廢棄歐元重啟法郎,並舉辦退出歐盟的公投。

馬克洪的直覺則相反。他認為更開放會讓法國更強大。他堅定地支持貿易、支持競爭、支持移民跟支持歐盟。他願意接受文化變革及科技帶來的破壞。他認為減少繁瑣的勞工保護規定(而不是增加),才能讓更多法國人工作。雖然他一直以來的缺點是沒有實際政策(他在本期經濟學人付梓時公開了政策大綱),但馬克洪自稱是支持全球化的改革者。

要小心觀察,兩個人都不是有說服力的局外人。瑪琳·勒潘將一生都花在政治上;她的成功,是讓一個過去到現在都走偏鋒的政黨,能讓社會大眾接受。馬克洪原本是歐蘭德的經濟部長,他的自由化政策也許會遠比菲永的不勇敢,菲永曾承諾削減五十萬名公務員,降低國家支出,並放寬勞動法規。兩位的政策都很難進入議程,即使瑪琳·勒潘贏得總統大位,民族陣線也很難在國會中贏得多數席次。馬克洪則連個黨都還沒有。

法國開放還是法國壁壘?
La France ouverte ou la France forteresse?

然而,這兩人代表了對現狀的否定。馬克洪的勝利,將代表著歐洲人仍對自由主義抱持好感。瑪琳·勒潘則會讓法國更窮、更孤立、情況更惡劣。如果她將法國帶離歐元區,將會開啟一場金融危機,也將讓促進歐洲六十年和平、繁榮(儘管有許多缺點)的歐盟殞滅。普丁將會愛死這個狀況;瑪琳·勒潘的政黨獲得俄國銀行的鉅額貸款,而馬克洪的組織則遭到超過四千次駭客攻擊,這也許不是巧合。

僅剩下兩個月,瑪琳·勒潘看起來不太可能取得總統大位。民調顯示她將贏得第一輪選舉,但輸掉第二輪。但在這樣不尋常的選舉中,任何事都可能發生。法國曾經讓世界為之動搖,可能會再發生一次。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