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mist Mar 11th 2017

當還是總統當選人的川普,在12月11日時說出「我不懂為何我們要被一中政策綁住」時,外交界最古老的膏藥之一,被他撕開了。而幾個月後,他又把話吞了回去。他告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出於習近平的要求」,他會遵守一中政策。但這並沒有改變美國領導人曾質疑亞洲安全的基本ABC一事。川普的回馬槍,也沒有解決台、中間和平仰賴的一中公式(one-China formula)問題,而這個問題,早在他選舉前就存在許久。如果變得更糟,可能使得雙方的冷戰加溫。

與其說一中公式有許多模糊之處,還不如說一中公式就是由各種模糊構成。中國自己其實並沒有一中政策,只有所謂一中原則,也就是只有一個中國,而政府位於北京。中國視台灣為叛離的一省,拒絕跟任何承認台灣國家身分的第三國有外交關係。但這樣的剛性原則也可以轉彎。2015年習近平與台灣當時的領導人馬英九見面,從任何一雙純真眼睛看來,都像是兩國首腦的高峰會。而當美國賣武器給台灣的時候 — 1982年時美國說會逐步停止,但直到今日都還在進行的交易 — 中國故意視而不見(儘管有時會有抱怨之語)。

美國並不接受一中原則,以所謂一中政策取代。也就是認知(acknowledge)到中國有這樣的原則 — 這兩者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美國並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宣示,但也不把台灣視為一個獨立國家。雖然美國跟台灣的貿易往來十分密切;一個像台灣這麼小的國家,卻是美國第九大的出口國,比義大利跟印度都還多。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聯繫,比跟許多國家的外交關係都還密切。美國在台協會,是一個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組織,看起來像是個大使館,功能也是。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承諾美國在台灣受到侵略及禁運時,要進行協助,認為「美國需嚴重關切」任何台灣所受到的脅迫。

而台灣本身,這個一中公式有著更奇異的歷史。這源於台灣首任總統蔣介石,他在國共內戰輸給毛澤東後,於1949年逃往台灣,希望某天可以重新奪回整個中國;於是台灣的正式名稱成為中華民國。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以及中國政府都認定所謂的「九二共識」,也就是只有一個中國,但實際上雙方各自解讀其含意,加深了模糊性。台灣另一個主要政黨民進黨,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承認一中原則。但民進黨主席、在國民黨馬英九後接任總統的蔡英文,傾向不那麼公開地拒絕。

在大多數的政治領域中,缺乏不確定性令人擔憂。但九二共識並不對「一個中國」的矛盾之處,做太深入的解讀,也維持了台灣海峽兩端得來不易的和平。過去曾發生過一些政治危機 — 近期是在兩千年中期 — 以及1996年中國對台灣發射導彈,且中國領導人在鏡頭前咆哮。但整體來說,對想保持九二共識的三方來說,運作地不錯。

三方的理由不同,跟他們對一中公式的解讀一樣。中國相信時間在它這邊;隨著祖國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強大,中國領導人看起來真心希望台灣人會希望投入祖國懷抱。台灣領導人則正好相反;隨著時間過去,台灣人認為他們與大陸的共同之處,會越來越少。自九二共識那年起,自我認同為台灣人的比例增加了三倍之多,有將近60%;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下降到僅剩下3%。在二十到三十歲的世代中,有85%稱自己為台灣人。而美國的態度是,沒壞就不要修。維持現狀讓美國可以跟中國擁有外交關係,又不需切斷與台灣的聯繫管道,這樣夠好了。



但只有各種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這個利益不相稱的均衡點才能維持下去:中國持續變得富裕,印證其領導人的樂觀主義;海峽兩岸人民不視對方為敵人;亞洲保持某種程度的安定,雙方才不會被捲入其他的衝突中;以及如果最糟的情況到來,美國軍隊會介入,維持和平。

而現在,所有的條件都正在改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亞洲也不再那麼穩定。川普曾威脅,要對中國出口貨品課徵關稅,有打貿易仗的風險。中國宣稱擁有許多群島的主權,也升高了緊張情勢: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告訴參議院,美國必須要有能力限制中國進入南海那些有爭議的島嶼。而川普對日本總理安倍承諾,美日安保條約範圍涵蓋尖閣諸島(中國稱為釣魚島)。

而當川普跟安倍會面時,北韓試射了川普任內的第一顆導彈。而一個月前,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宣佈,北韓很快就會測試該國首顆洲際導彈,可打到美國本土,雖說北韓並沒有實測這個項目。而為了反制金正恩對美國的威脅,美國準備在南韓部署反飛彈系統 — 而中國對此大聲抗議。

台灣也許看起來像是颱風眼。而中國仍然存有攻擊台灣、或封鎖台灣的可能性,有時還展現想實現的樣子。2013年習近平曾對海峽對岸傳遞出一個令人戰慄的訊息,他告訴台灣當時的副總統蕭萬長,說衝突「不能留給下一代」。這話聽起來,像是這位國家主席已經開始沒耐心了。3月6日國台辦主任對全國人大(中國的橡皮圖章國會)說,「台獨之路是走不通的,是一條絕路,希望台灣當局認真思考。」近十年來中國每年的軍備支出,以兩位數成長,改寫軍事平衡,這些話就是源自於這樣的背景。十年前,五角大廈根本不認為中國會入侵台灣,輕蔑地說那是「百萬人泳渡台灣海峽」。你現在就不會聽到這些諷刺的話了。

又直又窄
Strait and narrow

美國可能再也無法像1996年那樣,送兩支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海峽,讓中國打退堂鼓。但如果敵對行為爆發,美國幾乎可以說一定會被捲入。台灣關係法沒有要求美國一定要那麼做,但如果美國不出手,對其超級強權的地位跟威望,會是個致命打擊。其中也有經濟考量:台灣的半導體業產值,佔了全世界五分之一強;中國的封鎖可能會削弱整個電腦產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傾向獨立的民進黨蔡英文勝選,更可能引發緊張局勢。在她去年5月就職後,北京就切斷了中國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的溝通管道,增加了誤解跟誤判的機會。

11月25日,中國派出兩架轟六戰機,繞行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兩周之後,又派出轟六及其他戰鬥機,再度在台灣附近盤旋。接著在1月,中國航母遼寧號在台灣南部航行,進入台灣海峽。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說,「這表示他們是認真的」。

中國對台灣的壓力,還會繼續增加。五年一度的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年底召開,在那期間,習近平可能會藉著展開幾次軍事演習,擦亮他的鷹派招牌。台灣僅有二十一個邦交國,習近平也可能會讓這個數字再降低。也有報導指出,中國正考慮要修改「反分裂法」。反分裂法中指出,若台灣正式宣布獨立,或和平解決已無望,中國將考慮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根據日本讀賣新聞2月7日的報導,中國正在考慮修改反分裂法,當台灣領導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時 — 而民進黨一直拒絕承認— 就可以進行侵略。中國少將尹卓在人大會議中說,中國應該利用反分裂法對台灣表明「獨立意味著戰爭。」


過去中國與台灣的關係雖然一直是風風雨雨,但總沒有完全撕破臉。而有三個理由相信,這次事情也不會變得那麼恐怖;起碼在短時間內。

無論是習近平還是蔡英文,在內政上都有強烈的理由,必須先擱置彼此的歧異一陣子。習近平的時間因為十九大而消耗殆盡,雖然他也許想展現一些強硬的姿態,但他不會希望發生令人分心的危機。而對蔡英文來說,她知道2020年競選連任的勝利關鍵在經濟,而不是對中關係。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薪資都呈現停滯,她的民調不高。而她準備對即將破產的年金制度,進行一場帶有風險的改革。她最不想做的,就是與某個超級強權對抗。

謹慎樂觀主義的第二個理由,是在對中立場上,蔡英文率領民進黨到達前所未有的位置。在她的就職演說上,她說她認知到有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很接近她有接受該共識,但不需要實際承認。10月的演說中,她對共產黨政府保證,她「當然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蔡英文是位貿易律師、謹慎、可預測,也克制 — 跟前任的民進黨總統,2000-2008年在位的陳水扁,完全相反。中國對她的高傲態度 — 國台辦稱她的就職演說是「沒有完成的答卷」,把蔡英文講的好像是一個愚蠢的女學生一樣 — 跟中國過去用來形容民進黨領導人的字彙,包括「瘋狂」、「邪惡」、「廢物」相比,已經溫和許多。這也許意味著習近平想保持未來談判的大門敞開。

第三點,台灣海峽的軍力失衡,還沒有到中國有自信能迅速取得勝利的地步。如果中國能在世界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時,就併吞台灣(就像俄國進佔克里米亞那樣),那其他國家可能會把這樣的入侵當做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但台灣不是克里米亞;僅有10%的人希望與中國統一、不到2%的人希望盡速統一。台灣擁有非常有活力的公民社會,可讓上百萬人上街頭抗議台灣政府,更別說是中國佔領軍了。

大陸約有1,400枚地面飛彈對著台灣,還有數量未知的海空導彈。儘管台灣有飛彈防禦系統 — 包括美國的愛國者飛彈,以及台灣自己的飛彈系統 — 但空軍基地及許多其他的國防設施,可能很快就會被飛彈摧毀。但入侵還需要地面部隊 — 在這個情況下,中國軍隊可是位於長達一百八十公里開闊水域的另一端。台灣剩餘的軍隊,可讓這趟旅程相當不愉悅。楊念祖說,中國入侵要成功,也許必須立即摧毀台灣85%的飛彈系統;只要台灣飛彈在第一波攻擊後還剩下一半,中國的進犯武力就會很脆弱。

合眾為一
Ex uno, plures

如果入侵行動被拖緩,其他國家就有時間反應。在那時,無論哪位中國領導人,都必須決定,是要停止入侵行動,還是要冒著引起更大衝突的險。中國領導人很可能會讓行動繼續,因為他擔心退縮在國內所引起的後果。但他絕對會寧願不需在其中做出選擇。這才是台灣真正的威懾之處:台灣不需要對入侵反擊;只需要撐夠久,迫使中國要在國內政變、境外區域戰爭中擇一即可。

在無法確認得以迅速取勝的情況下,固守熟悉的「一中」模糊,對中國領導人最有意義。但這些模糊性,也會變得越來越難維持。川普可能又會質疑美國為何要支持一中政策;這可能也不是他第一次改變心意了。海峽兩岸雙方的民眾態度,也越來越強硬。不只台灣人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台灣人;過去視台灣人為兄弟的大陸人,也開始採取較冷酷的態度。他們仍認為台灣人跟大陸有相同文化,但開始做忠誠測試,(比如說)他們要求杯葛去年沒對國際法庭南海裁決一事表示譴責的台灣藝人。共青團一直以來就是共黨官員的搖籃,去年在社群媒體上,發起抗議台灣導演戴立忍的行動,讓他進到黑名單。



中國官員正鼓勵懷疑情緒。中國到台灣的旅客人數,在去年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一,大多數是因為中國官方讓台灣旅遊變得更困難。中國的大學,也要求台灣的世新大學,不得與大陸的交換學生討論「敏感的政治議題(比如說一中原則)」。一位資深國民黨官員擔心,大陸的親台日子已經結束了。

政治上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強硬。台灣過去擁有一個一中政黨 — 國民黨;以及一個傾向獨立的政黨 — 民進黨。但國民黨在去年大選失敗後,頹勢如自由落體。最快的新興勢力是時代力量,這個政黨源於反親中的學運;時代力量至少是反一中的,跟民進黨一樣。而習近平對異議人士、公民社會的打擊,讓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越走越遠。北京政府介入香港當地政治的舉動,證明過去為香港設置、曾推銷給台灣的「一國兩制」,是個謊言。

在這些事實面前,雙方都希望還能保有繼續講出一中架構的選項,為了達成目的,也同時找尋新的模糊性 — 九二共識之上的新囈語。現任中國外交部長的王毅,在2011年時擔任國台辦主任,曾在訪問華盛頓時私底下說,中國正考慮取代九二公式的詞彙,而一些跡象顯示,那也許還是有實現的可能。台灣官員每兩周便聚在一起,篩選新形式的用語。一個新公式,也許可以成為未來會談的基礎。

簡單、自然的解決方案是,承認有兩個中國。不過共產黨政府不準備這樣做,反而想迫使台灣、美國政府去處理一中政策磨損的模糊性,而三方都慢慢走向一個嶄新、更危險的終局。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