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un 1st 2017

仰賴中國官媒的民眾,也許不知道這幾天的大中華圈正忙於同志權益。中國國營媒體,對台灣大法官於5月24日要求國會要在兩年內完成同性婚姻立法一事,著墨極少。中國國營媒體也很少提到,在兩天後,香港最高法院判決,香港政府不得拒絕同性伴侶享有公務員配偶福利(他們在紐西蘭結婚;目前紐西蘭是蘇伊士運河以東唯一同性能合法結婚的國家)。

然而,一般中國人沒有被消音。在微博上有幾百萬則推文,多數都是正面的。張辛苑(譯按:中國模特兒)發文說「相愛的本質不是男和女、上和下、大和小或強和弱,相愛是我和你」。曾在2016年要求湖南省一地方政府讓他能和同性伴侶結婚的孫文林(他輸了),呼籲人們支持他的線上請願,讓同性婚姻能合法(目前有約六千人連署)。

台灣跟香港都時常有街頭抗議、獨立審判、公開的同志名流以及民主憲法。中國則一項都沒有(並且試圖粉碎香港的民主動力)。但上述的兩項判決,在中國也許能造成不同的影響;因為中國內部對同性戀的態度正在流動,而規則也在改變。同志人物及議題,開始更頻繁地出現在電視電影上。同志交友軟體Blued擁有兩千七百萬名用戶,類似的女同交友軟體Rela(擁有五百萬名用戶)則在本周發行。學校的教科書仍把同性戀定義為「不正常性心理失調」;但在去年,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一個案件,內容是一名同志控告教育部,要求更改這樣的教科書內容。

2016年時,北京大學社會系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境內做了一個針對同性戀以及其他性向族群態度(以及這些族群本身)的大規模調查。調查發現,多數的中國同志,還是躲在櫃內。只有5%的人說他們在職場中出櫃、少於15%的人在家中出櫃。他們也經歷了廣泛的歧視,尤其是在家中:58%的回覆者(同志及非同志)同意「同志會被家裡排斥」的說法。但同性戀是病症的看法,幾乎是被所有人藐視(僅有2%的人支持這樣的說法)。世代差異很明顯:1970年前出生的人,有35%說如果小孩是同性戀的話,會排斥他;而1990年後出生的人,僅有9%這樣說。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對少數性向族群的態度,會馬上追上那些更為寬容的社會。的確,即使在更為自由的台灣、香港,仍是謹慎為上。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期間表明支持同性婚姻,但自2016年勝選至今,並沒有朝她的承諾邁進。香港的另一個案件中,最高法院駁回原告的上訴,將婚姻中的稅賦目的,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

中國社科院的社會學家李銀河,在一場針對台灣同性婚姻釋憲的線上辯論中指出,即使三十五歲以下的大多數人都支持同性婚姻,中國人大(中國的橡皮圖章國會,若需要改變婚姻法案的話要靠它)的平均年齡是四十九歲。她做結論說「因為台灣的影響,也許我們離同性婚姻合法化只剩十四年了」,這也許有些癡人說夢。但中國的恐同高牆正在慢慢崩毀,而上述那些判決也許又會敲下幾塊磚。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