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065.JPG

哥大社會學教授Sudhir Venkatesh的大名,第一次看到是在Steven Levitt / Stephen Dubner的Freakonomics(中譯:蘋果橘子經濟學)中讀到有關黑幫經濟的部份;中譯本已經出來兩年多了,不過我最近才看完。內容相當精采,真的跟Levitt在書背推薦的一樣:「除非時間充裕,否則千萬不要拿起這本書,因為只要翻開第一頁,你就會欲罷不能。」雖然有個新生嬰兒的我實在不能算是時間充裕,但利用出差在高鐵加上計程車的時間,在半天就把這本書讀完了。

平常有在看我網誌的朋友都知道,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寫讀書心得(其實之前看完Atlas Shrugged (阿特拉斯聳聳肩)時,也有衝動要寫,甚至標題都開好了,只是內文一直停留在僅有一行的階段),因為看到裡面有些Sudhir在描述他的心路歷程時,觸動了我的某條神經;大學時因為社團而跟某個原住民部落有持續的接觸,而在這接觸的過程中,自己心中的懷疑跟Sudhir在書中所問自己的問題相當雷同,因此忍不住想趁著讀完的記憶尚稱鮮明時,趕緊記錄下來。

書名雖然是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不過並不是說Sudhir只真的跟他的研究對象接觸一天。事實上前前後後就其自述接觸時間超過十年。據書中所示的確他的確是有體驗過黑幫老大如何做決定/下令的一日。

本書內容很簡單且很精采,毫不生澀。不會有艱澀的社會學用語或是過多的哲學思考,比較像是在閱讀心得手記。Sudhir在當博士生時因為研究方向以及個人好奇心所趨,進入了芝加哥的泰勒國宅(雖說是國宅,但跟台灣國宅概念又不完全相同,是美國政府為了安置大批黑人在30-40年代從南方移居所設的大型集合住宅,後演變為貧民窟。根據書中所提,泰勒國宅規模相當於一座小型城市,共有四千四百間公寓,容納近三萬名住戶,P.52)做田野調查,在這中間他跟泰勒國宅居民,以及當地幫派老大皆踢(JT)的互動讓他除了做研究之外,也不斷地反思,他是否(只)能當一個旁觀者,或是積極地參與?當然這牽涉到學術倫理以及個人良心的交戰;比如說當作者看到皆踢在毆打平時熟稔的佔屋者時,是應該出聲制止還是默默強迫自己忘記這件事。

總之內容很精采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上網搜尋就可以找到ㄧ堆本書的資料。這本書真的不是社會學/人類學出身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像小說一樣精彩。

=======跳一下分隔線=======

大學時代因為社團的緣故接觸到許多原住民,除了固定到最近的原住民鄉鎮-尖石鄉做課輔以外,還有暑假會到部落裡面交流。雖然名為「服務性」社團,但誰服務誰真的不知道;而且也沒人要求什麼都不會的大學生服務,就像你強硬跑到人家家裡面,頂著名校大學生的光環說「我們來幫助你們了」這樣的感覺(就跟Sudhir書裡面寫得一樣,國宅居民跟Sudhir說「你老是說你想幫助我們,可是我們從來沒求你幫忙,現在顯然更沒需要,P.210」,何況Sudhir正如皆踢所說「不會修理東西、又從來沒工作過 P.280」,聽起來就是在形容死大學生(研究生))。

以前去部落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跟一般遊客不同,我們是更「了解」部落的,不是來買個水蜜桃就走的一日遊客。但本質差異老實講,現在回頭看看,並不是那麼大,何況現在去部落就真的只是遊客了。Sudhir也寫說:「我在國宅這些年,居民總說我和其他記者或外人不同,他們來這裡只為了挖掘故事,從來不和住戶家人吃飯,晚上也不會一起閒晃喝啤酒。他們只是拼命發問,然後頭也不回帶著故事離開。我很驕傲自己和那些人不同」「我開始深深質疑自己造訪國宅的動機。只要哪力付出,我的研究肯定能夠改善社會,這是真的嗎?我只要深入國宅家庭的生活,就能改變外界對窮人的刻版印象?這樣的問題突然如洪水般朝我湧來。 P.208 - P.210」

然後還有像下面的文字我也很有感觸。「根據我短暫接觸皆踢和大樓其他人的經驗,我發覺他們很有想法,和我在社會學研究文獻裡讀到的窮人很不一樣,其間的落差讓我很挫折。學界講起窮人總是貶多於褒,將他們形容成時運不濟的傻子,缺乏自知與先見之明......許多住戶熱心教導我各項事物,不但讓我詫異,更令我心懷感激。我覺得自己一輩子也無法報答他們的慷慨大方,只能期望自己完成出色客觀的學術研究,促成社會政策的改善,或許能提升他們的生活水準。但我經常還是會想,有沒有更直接回報他們的方法? P.67」

當然我所去的原住民部落狀況應該是比泰勒國宅好上一百倍,但Sudhir問自己的問題,在大學時期、課輔,甚至是現在我都還是一直在問自己。我所去的部落酗酒的原住民比例來講相當少,各自有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智慧,他們所給予我的遠多於我們可以帶給他們或是他們子女的;但我們所能為他們做的又是那麼少。部落裡面有個長老曾經這樣對我說:「你也不需要覺得你們都沒有貢獻,你們最大的貢獻就是讓部落的孩子提早接觸到山下的人,讓他們知道平地人也是有好人,不會在心中預設平地人都是壞人。」

我多希望能做的不只是這些。但事實很殘酷地說基本上我並沒有改變什麼,課輔四年中,好像並沒有將哪個小孩從不愛唸書變成愛唸書,或是能讓愛唸書的小孩多進步一點(有時候有但並不是太明顯);我們常去的部落,跟我們熟稔的孩子,還是一個接一個在未滿二十歲時就生子離開學校,一切都還是那麼理所當然。

而現在去部落(以前會講「回」部落)時也總是跟那熟悉的一兩家來往而已,而其他部落人家就會認為你都只跟某某戶好,不跟他們往來,看不起他們之類,這點就跟Sudhir有皆踢帶所以其他國宅居民會跟他打個招呼,但認定你是黑大王幫的人所以也不會與你深交的情形有點像。

基本上,我覺得我大學畢業會拿到敝校最高畢業生榮譽跟我的社團經歷絕對有關係,這些東西也讓我在日後申請學校時可以大作文章,出國唸了心目中的名校,所以我也算是(從這些人事物中)獲取了某些東西。Sudhir如是說:「面對住戶,我只中扮演客觀社會學家的角色,即使只是半吊子、甚至做不到,我還是認真擺出樣子。我不認為自己有意歪曲目的,例如我總是對他們說會將發現寫成研究論文,但權力不對等的情形確實存在,而居民顯然處於弱勢的一端。我可以選擇何時離開國宅,他們不能。等我結束研究貧窮,他們還要繼續貧窮活著,很久很久。 P.248」

就像我不認為我大學時投入這些事的熱誠,是建立在我未來可能這將會讓我寫在我的resume中,但的確這些經驗讓我得到許多精神上/實質上的幫助。
不過換句話說,我是念經濟學的,投入無酬義工性質工作的選擇,本身就是因為無形的滿足感,或是預期未來可能對我自己的幫助,而願意放棄其他機會成本(約會時間、上網、聯誼等),某種程度來說,「發現自己也是巧取強奪者讓我很不好受 P.247」,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以上是一些雜亂的感想,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剛好看到這本書有些片段勾起我的思緒,僅供參考,也許我應該花些篇幅將以前大學時代社團的經驗記錄下來,趁記憶還算鮮明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