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010_ASD000_0
Economist Oct 10th 2015

上個月中國駐吉隆坡大使黃惠康,發生了一樁明顯干預馬國內政的事件,對此事件的辯論仍蘊積著。在馬國警方用強力水柱驅散了於中國城發生的反華示威群眾過後幾天,黃惠康造訪了吉隆坡的中國城,並發表了呼籲種族和諧的談話。他說,若中國公民權益遭到侵害、馬中的友好關係受到傷害,中國不會「坐視不理」。這樣的心聲本身,看起來無懈可擊;儘管有些令人不解 - 若想到居住在當地的華人,幾乎都是馬來西亞籍的話。但這樣的公開發言,似乎無視中國外交政策中,最神聖的信念:不干預他國內政。事實上,這樣的原則總會有其限制的,而若跟華人有關,這個原則看起來更是完全不適用。

在中國擁有主權,或宣稱擁有主權的地方,這樣的情況更是明顯。中國共產黨在英國於1997年正式移交香港前,就已在香港隱蔽地現身,並涉足當地政治。1984年時,在與英國的協議中,中國保證在2047年前,給予香港除了軍事、國防外,所有的自治權。但中國從那時開始,便試圖染指香港至今。中國確保管理香港政府的,是其屬意人選,並試圖影響從媒體至學術職任命的所有層面。

中國國民黨在輸掉國共內戰後,在台灣實行了嚴厲的反共統治,這讓共產黨沒剩多少當地資源可用。但自從台灣80年代擁抱民主選舉後,中國便試圖影響選民的抉擇。1996年時,中國在台灣首次總統民選前夕,進行威脅性的飛彈試射,想要阻擋選民投給國民黨的李登輝;李登輝當時看起來,對正式獨立懷有好感。這完全適得其反。一般認為,中國笨拙的好戰行為,幫助李登輝取得勝選。

在發生了這樣的事之後,之後的台灣選舉中,中國通常還是偏好支持國民黨,雖然過去是敵手,但至少還承諾要跟大陸「統一」,跟反對黨民進黨不一樣。中國用比較細微的手法 — 比如說提供台灣有吸引力的經濟聯繫 — 來讓統一看起來吸引人。但這看起來也無效。民調顯示2016年1月的選舉中,馬英九所帶領的國民黨不只會失去總統大位,也首次失去國會的掌控權。

中國也對鄰近的那些「真正」外國政壇有興趣。中國會很高興看到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在明年5月下台。艾奎諾因為批評中國在南海暗礁爭奪上所採行的手法,而惹惱中國,他甚至還曾說國際社會對此事件的反應,就跟1930年代對納粹德國的懷柔政策一樣。中國政府,對於菲律賓政府針對中國南海主張,要求國際仲裁一事感到憤怒。中國外交官幾乎已是公開支持菲律賓副總統比奈(Jejomar Binay);菲律賓副總統是另外選出的,且比奈將成為5月總統選舉中最主要的反對黨候選人。

中國也試著贏得菲律賓商界的支持;用較佳中菲關係可帶來的美味經濟前景,來誘惑菲律賓商界。這也許有效,就跟其他由華裔掌控許多生意的東南亞國家一樣,儘管華裔僅佔了菲律賓1%強的人口。自從四十年前開放經濟後,中國便利用與世界各地華裔企業的族裔、文化聯繫,來吸引投資跟建立人脈。

在這個區域,商業上的成功,讓海外華裔社群遭忌妒,甚至是迫害。泰王拉瑪六世(Rama VI)出版了一本有關海外華人的小冊,名字叫做「東方猶太人」。他導入了歐洲的反猶偏見,直接用在亞洲的華裔少數族群上。事實上,預估目前居住在東南亞的3,400萬華裔人口中,菲律賓跟泰國的華裔,是當地少數族群中,同化最成功的。艾奎諾自己就是華裔,而備受崇敬的現任泰王,其母親也擁有華裔血統。在其他地方,華裔有時候會遭到集體迫害。伴隨印尼已逝獨裁者蘇哈托的崛起,對疑似共產黨人士進行清洗式屠殺,有成千上萬的華裔受害。而在越戰後逃往美國的80萬難民中,有許多都是華裔。

公民與寄居者
Citizens and sojourners

馬來西亞,也有過種族緊張的歷史。1969年的血腥暴動,自始改變了政壇面貌。平權運動的政策,目的是要減少國家財富掌握在少數華裔人口(目前約全馬的24%)中,有利「本土」種族;主要是穆斯林馬來人。這樣的歷史解釋了黃惠康的擔憂 — 但不能解釋他的干預行為。反華暴民一直要求華人「滾回中國!」。一個宣稱要對大馬華人負責的中國資深官員,比不伸出援手更糟。一直以來,大馬華人(他們的家族已在馬來西亞定居數個世代了)常被懷疑,是對馬來西亞效忠,還是對他們祖先的母國效忠,這樣的行為會加劇疑慮:他們是新加坡史學家王賡武口中「執迷不悟的寄居者」。

這也是為何黃惠康的行為看起來如此令人震驚。有些人認為這個橋段,僅是一個外交官出於主動,造成的一個愚蠢錯誤;但看起來不是。相反地,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代表中國更積極外交政策的跡象。故意釋放出這個信號,告訴外界,中國政府視自己為世界華人的保護者,無論他們拿的是哪本護照。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