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Dec 2nd 2021
台灣於11月8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立陶宛的國士藍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也是座上賓之一;他出生時,台灣還在日本帝國統治下。藍柏吉斯很懂得如何擺脫外國壓迫,他是立陶宛獨立運動的奠基者之一,領導了脫離蘇聯的行動。藍柏吉斯的孫子,現在則是立陶宛的外交部長。
這間辦公室是台灣外交人員十八年來在歐洲所開的第一個代表處。代表處其實是台灣實質上的大使館,就跟歐洲其他二十八個代表處一樣。但跟其他代表處不一樣的是,立陶宛允許使用台灣之名,而非首都台北。從中國的觀點來看,這就是立陶宛甩了一巴掌,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中國厭惡任何類似的概念。在立陶宛宣布讓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後,中國停止發放立陶宛產品的新出口證(不過既有的產品出口證未被取消),並降低外交規格,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駐中大使回國。
其他的中東歐國家也正與台灣益發密切。除了立陶宛外,捷克、波蘭跟斯洛伐克都捐贈疫苗給台灣,也是歐盟少數這樣做的成員國。台灣一個非政府組織發起了#餃子聯盟的關鍵字,標示著擁有共同價值觀及熱愛餃子的幾個國家(雖然中國一年也吃掉幾十億個餃子就是了)。12月2日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的代表造訪台北,參加開放國會論壇(Open Parliament Forum),這個論壇旨在加強台灣與民主世界的關係。為何這些國家這麼熱切與台灣建立關係?
歷史是一個因素。許多東歐國家在80年代晚期、90年代時都有反蘇聯運動。現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斯洛伐克的執政黨,都是溫和派或中間偏右,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許多東歐國家將過去曾統治過自身的蘇聯,與現在進行壓迫統治的中國相比。
但他們關心的不只是歷史。拿捷克來說,2017年起就有記者跟政治人物指控,中國試圖利用空泛的大筆投資來操縱捷克政局。自彼時起,捷克對中國的輿論就偏向負面。2018年時,捷克情報單位指出,中國對捷克的國安威脅,比俄國的干預還大。波羅的海沿岸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則擔心中國與白俄的積極軍事合作。台灣世代智庫的葉皓勤(Marcin Jerzewski)說,中東歐國家越來越認知到,台灣「在對抗威權主義上,是分享最佳實踐方法的最好夥伴」。
也有經濟的理由。這些國家中,有一些國家並沒有因為與中國做生意而獲得大筆利益。2000年到2019年間,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斯洛伐克都從中國獲得約一億歐元的直接投資,但這些投資遠低於其他歐洲國家,無論是絕對值或是GDP佔比。中國直接投資只佔了斯洛伐克GDP的1%,而德國則是7%。這些國家也對中國投資可能會產生的大筆債務感到警惕。台灣認為這是一個機會。10月時,台灣的國發舉辦了捷克、立陶宛及斯洛伐克的投資考察團,強調台灣在全球高科技業(如台灣位於領先地位的5G跟半導體)的高參與度。
中國不僅譴責立陶宛似乎想改變台灣地位的行為,也想把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形容成不道德的國家。11月30日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說,立陶宛充斥著種族主義,尤其是對待猶太人方面。台灣也應該更小心;有些中東歐國家很難成為自由主義的典範。立陶宛跟波蘭都壓迫LGBT,波蘭政府弱化了波蘭的民主基礎,這引發了歐盟的不滿。但台灣的朋友真的很少,全世界只有十五個國家承認台灣。
雖然中國大力抗議,但這些前共產國家距離與台灣建交還很遠,也沒有國家顯示他們要與北京斷交(如果承認台灣的話)。但立陶宛的確踏出一步,在沒有正式建交下,與台灣建立更官方的關係。一些大國也在如此做,包括美國。台灣被邀請參加拜登政府所舉辦的民主峰會,而中國未受邀。
原文
- Dec 05 Sun 2021 13:46
經濟學人大解惑 為何東歐國家與台灣交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