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經濟學人該篇文章下面的反應中最為深入的一篇,許多人也有興趣,畢竟可以看到外國人對於賽德克巴萊的感想也蠻難得的。以下這位讀者是看過電影的美國人,針對其他回應者的文章。僅節錄他對比其他好萊塢電影的形容,我個人覺得頗傳神。

出處在這

作為一位美國人,因為這部電影的主要觀眾群是中文,我以為這部電影會以中文拍攝而成(就像美國人用英文拍藝妓回憶錄)。但導演有guts整部只用泰雅語及日語。(譯按:應該是賽德克語,而電影中也有些許的河洛台語。)

如果這是一部美國電影,就會有一些邪惡的日本殖民者殺了一堆入眠的嬰兒以及主角的妻子,讓觀眾確認日本人就是壞人,然後他們死了活該。

但這部電影不這樣做。它精確地表現了當189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時,毀滅了山中的部落。但電影的主要背景是1930年。賽片也不使用好萊塢那種荒謬到令人發覷,強加在史詩電影中形容日本邪惡罪行的手法。賽片使用的手法是平實的,是忠於歷史的。日本人強迫原住民要為了微薄的薪資,甚至沒有酬勞而工作;日本人也將原住民推向酗酒;他們也禁止紋面跟拆毀原住民的神社(美國片的話,敢不敢忠實呈現原住民的神社中堆了一堆骷髏頭還是個問號)。(譯註:按照後文內容,指的是將出草所得的頭顱全部丟棄那幕。)

而同時這部片也將日本人建立學校、橋樑以及教育孩童表現出來。主角之一是一位受日本教育、且幫日本人工作的原住民警察。文化衝突在這樣的衝擊下再好不過地被詮釋。

所以這部戲應該是像阿凡達或是與狼共舞那樣,高貴的賽德克族人們跟自然、跟彼此、跟上帝所創造的生物和諧地相處。對嗎?

完全不是。電影起頭便是以兩個部落在狩獵時的前哨戰作為開場。有人死亡然後有三顆頭被割下來。這部電影也沒有要對此種行為表達歉意或是對出草的行為帶上任何藉口。這部電影有勇氣說明原住民的信仰為何,而不是帶有罪惡感的現代人所希望看到的那面。

這種要完整呈現真實醜陋、血腥的心理在第一集的後半段達到最高峰。你可以想像在(發生屠殺的)小學中雖然有日本軍人跟官員,但也有日本農夫跟婦孺。

在一部美國電影中(或是其他這種想要廉價妖魔化日本人的電影),當觀眾在看某個英雄幹掉一群武裝士兵(或是某個從第一幕被製造出來的對手)時,會發現所有的日本平民憑空消失或是從螢幕的某處趕過,之後在戰鬥後英雄式地解救平民,告訴觀眾原住民被文明化了,然後說其實帝國主義者才是真正的野蠻人。這部片不這樣做。賽片告訴大家這些原住民拿著刀槍殺了124位日本男女老幼,還有另外215人受傷。

但奇怪的是當你看了兩個小時日本人如何差別對待原住民,將他們視為野蠻人或是笨小孩後,你可以理解他們爲什麼起義。這部電影不是請你譴責或是寬容這件事,電影僅是訴說,訴說曾經發生的事件。這是誠實且非常殘酷的。這部電影有勇氣同時表達彼時原住民及日本人的信仰,而不是將賽德克族聖人化然後將日本人妖魔化。

電影如果拍得很糟糕,這些勇氣以及誠實就沒什麼意義了。幸運的是,這部電影拍得很美,而形塑緊張感的技巧更是令人訝異。我真希望有人將在小學校唱日本國歌那幕貼上來,因為那幕讓我非常驚訝。這部片將劇情堆積好讓你覺得你準備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你會跟日本人一樣嚇一跳。戰鬥場面非常緊湊,而莫那的角色相當引人注目。你可以看到他為何要打一場明知道會輸的戰爭,以及他如何讓他的族人們跟隨他,即使他們知道是自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