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cooter drives past a fruit stall in the old street of the city on Kinmen, Taiwan, October 17, 2021. Sitting on the front lin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Kinmen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the two engaged in major fighting, in 1958 at the height of the Cold War, and where memories of war are burned into minds decades later. REUTERS/Ann Wang SEARCH "WANG KINMEN" FOR THIS STORY. SEARCH "WIDER IMAGE" FOR ALL STORIES - RC2LBQ9YZA0E
Economist Apr 5th 2023

從這個角度來想一下:如果美中發生衝突,台灣將成為第一線;若在台灣和中國的對抗中,金門則將扮演這個角色。金門是一個距離台灣一百七十八公里的島嶼,由台灣管轄,但距離未有管轄權的中國僅三公里。



金門島隸屬台灣,是金門島群的主要島嶼,有十四點二萬居民,位於廈門灣口,與中國福建省相鄰。海灘上佈滿了生鏽的反登陸樁。金門的對岸,是中國的廈門市。廈門市是中國的副省級都市,但相較金門仍是個相當大的城市,從金門海岸就可以看到廈門的天際線。2001年,金門與廈門間開始有渡輪通航,這使得金門島成為旅遊和商業交流的中心。但許多金門人希望與大陸更親密 — 甚至有人提出興建金廈大橋,希望電力也能夠連接。他們不僅希望使金門更繁榮,也希望更緊密地融入大陸, 希望這是避免受到攻擊的最佳途徑。「美國、中國、台灣,你們做什麼都好,只要不牽扯到我們金門就行」,金門縣議員陳泱瑚說。2月時,他和幾位金門政治人物要求台灣撤軍,使金門「非軍事化」。台灣中央政府尚未回應。

金門與中國大陸在1949年分離,成為國共內戰的前線。國民黨逃到台灣,成為稱作中華民國的自治實體,而共產黨則控制了中國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數十年來,金門一直遭受中國的定期砲轟。在此同時,台灣將金門變成軍事要塞,駐紮了高達十萬名士兵。金門居民被迫為士兵攜帶補給物資、遵守宵禁規定,從十六歲起就要接受作戰訓練。現年八十八歲的洪明華(音譯)在1958年八二三炮戰期間是一名碼頭工人,中國在四十四天內發射了超過四十七萬枚炮彈,超過六百人死亡。他記得當時士兵們四散逃跑,他則和其他居民涉水穿過屍體,盡力搶救可能的生命。他說:「要不是有當時的金門,就沒有現在的台灣了。」

許多金門人認為台灣欠他們一場和平。金民的親中政治人物抱怨台灣政壇阻擋了金門發大財的機會,讓他們無法享受中國大陸跟台灣其他地方的繁榮。這是錯覺:2021年,金門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大約為13,200美元、台灣首都台北的人均可支配所得為21,800美元,但廈門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只有9,980美元。

但金門的寂靜村莊,相比廈門的高樓大廈,仍引起了金門人的羨慕之情。金門人想成為中國成長的一部分,中國也想進行投資,金門選出的國會議員陳玉珍表示:「他們會善待我們,讓我們成為一個榜樣,金門會發展和繁榮。但是台灣不會接受。」

反對駐軍的支持者也指責威脅金門安全的是台灣,而不是中國。金門縣議員陳泱瑚說,中國根本不想攻擊金門,因為他們是家人。但駐守金門的三千名台灣士兵是中國的「眼中釘」,應該被撤走。他說:「如果我們不構成威脅,他們不會傷害我們。」

這些論點對某些人來說有些過於天真。三十七歲的王玲(音譯)認為,金門人沒討論過,融入中國來實現和平是否會失去自由。她在金門長大,到台北念大學。她曾與台灣同學爭論,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因為金門有福建遺留的傳統文化。金門人也與廈門人一樣,說福建南部的方言,許多人仍住在傳統福建式建築裡。但漸漸地,她意識到,她對中國的認同是文化上,而非政治上。她在台北參加勞工運動,後來到北京念書,見證了基層運動人士被打壓的情況。現在,她稱自己是台灣人。她說,金門的政治人物在與中國官員交流時,像是「聽話的孩子」,而不是平等對待。

縣議員董森堡認為,金門說「不要戰爭」,並不意味著就不會發生。他反對撤軍,認為這是不現實的。相反地,金門和台灣應該做最壞的打算,同時堅持其民主價值。對於一個覺得自己對未來沒有什麼掌控權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訊息。董議員說:「我們只是棋子,而不是下棋的人。」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