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族穆斯林長期以來,就是中國多重文化主義的成功面貌:他們較融入漢文化,分布也很廣(重要的是,他們說北京話,外觀也比較看不出來)。但伊斯蘭恐慌症的情況正在增加,尤其是在網路上;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叫回族穆斯林「滾回中東」。7月時,習近平利用造訪回族大本營寧夏的機會,警告中國穆斯林抵制「非法的宗教滲透活動」,並「弘揚愛國主義傳統」。這代表了他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這個族群,還有在中國邊疆地帶,有分離主義歷史的那些族群。

雖然許多中國公民並沒有遭受到公平對待,但有外國護照的中國人很受歡迎,也常擁有特殊地位。只要有中國人血統,便可以合法獲得工作簽證;在國外出生的中國小孩,在申請大學時很有幫助。

這樣的態度有助於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中,許多外來投資都來自華僑。許多二代華裔美人在中國新創事業。但正如習近平所說的,身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也需要揹負一些期待。去年12月,一場舊金山的招待會,參與者主要是收養中國小孩的美國家庭。中國領事提醒那些小孩,「你們是中國人」,說他們擁有「黑眼睛、黑頭髮跟深色皮膚」;鼓勵他們培養「中國精神」。

在中國政府的眼中,這些責任超越了文化連結,是對忠誠的要求。而且這份忠誠不只是對中國,還有對中國共產黨。許多外國的漢人說,他們覺得他們有責任為中國的行為發聲。今年稍早,澳洲的中國移民,被要求要拿出「正確的態度」來支持「祖國」對南海主權的宣示。前澳洲駐中國大使最近寫道,中國在國內的支配行為,延伸到國外 。中國「監視、導引,有時脅迫」學生,以及試圖將在澳洲的中國商人名錄造冊,希望他們能為中國的利益服務。澳洲的中文媒體,在90年代早期幾乎一面倒批評中國,但現在都正面報導中國,避開如西藏、法輪功等敏感話題。

有些華裔可能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反映中國的利益,而中國很難接受這件事。駱家輝是首位華裔美國駐北京大使(2011-14),因為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 也就是代表美國利益,即使有與中國利益相衝突 — 持續被中國國營媒體批評。外籍華裔記者在中國所作的報導,被公安局指控「不忠」,並提醒他們體內留有「中國人的血液」。

中國與香港(中國統治)、台灣(中國宣稱擁有主權)間的緊張關係中,族群佔了很大的因素。兩地的主體都是漢人,但他們對本土的認同,都高於「中國人」認同。香港中文大學做的調查顯示,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比例,從1997年剛回歸時的32%降到9%;台灣也有類似的趨勢。

北京秩序
The Peking order

中國政府甚至冒著與外國政府發生衝突的險,宣稱對其漢裔公民擁有某種形式的管轄權。去年馬來西亞(漢裔佔了大馬人口25%)政府譴責中國大使,他說如果中國的「國家利益」跟「中國公民的利益」受損,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中國大使看到的威脅,是親馬來人的集會,可能演變成暴力行為。計畫舉辦集會的那個區域內,生意人幾乎全都是華裔,但很少人是中國公民。在一些其他例子中,中國政府更進一步。中國政府逮捕、拘留出生在中國,但已歸化美籍的華人;這一直是兩國關係的緊張引爆點。

中國的漢人中心世界觀,也延伸到難民身上。2009年,緬族民兵和政府軍間一系列的衝突中,中國政府持續協助成千上萬的緬甸果敢人(90%為漢人)逃往中國,而較少協助非漢裔的克欽人。非中國人折服於「漢中國」純粹性的程度,似乎可以跟北京政府媲美。各國政府跟個個非政府組織,從未要求中國接受世界其他地方的難民。1949年後,中國唯一接納過的大批移民,也是漢人:約三十萬的越南人在1978-79年間,因為擔心被指控為「中國人」遭迫害,因而橫越邊界。對其他人,中國幾乎完全關上大門。除了越南來的族群外,中國僅收了583名位難民。中國擁有的億萬富翁還更多一些。

沒甚麼人注意到中國鐵一般的移民、難民政策,因為沒甚麼人想移民到中國。委內瑞拉的Victor Ochoa形容他自己是「紅尿布嬰兒」;這指的是60年代時,到中國協助建立社會主義烏托邦之外籍專家的小孩。他在北京學建築,也留在中國。但四十年來,他每年都必須要申請工作簽證;他現在想退休,就沒辦法留下來了。他感嘆說:「我在這邊建了好幾間醫院,而我現在只是想坐在我的公寓中閱讀,但卻無法。」

許多外人視中國為充滿機會的大地,有些人想要在那邊安置下來。但中國政府對這些族群卻越來越苛刻。成千上萬的中國男人,與來自越南、緬甸、寮國,同族裔(非漢)女性地下成婚。 許多年來,中國官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現在許多女性的身分證被沒收,遣送回國。廣州政府正進行一個三年計畫,打算解決非法移民問題。廣州政府並沒有指名道姓,但應該是針對境內為數約五十萬的非洲人。許多人的簽證已經過期,廣州部分區域被當地人稱作「巧克力城」。

中國政府在數十年前可能會說,他們的國家人口太多、又太窮,無法接受新的移民者。但現在中國女性平均生育率只有1.6,低於人口替代率所需的數字;適齡勞動人口也在2012年首見萎縮。但正如其他變富裕、勞工受教育程度更佳的國家,中國也面臨許多問題。中國嚴重缺乏社工、看護人力跟護士,這些工作沒有中國人想做。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這樣的人口赤字將在未來十年中擴大。大多數富裕國家吸引移民來扮演這類角色,但中國政府在9月重申,對低技術性、服務業工人的簽證將「嚴格限制」。

封閉的中國,故意限縮全球專業人才庫通往中國的路,中國政府核發的工作簽證意外地少。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0年時,外國人僅佔中國總人口的0.05%,但佔了美國人口的13%。十年前推出了「綠卡」計畫,想吸引外國人才,但在2013年前,符合資格的僅有八千多人,而2013年是最後一次公布數字的時候。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北京)的王慧瑤說,許多符合資格的人,其實是擁有外國護照的前中國公民。

絲與錢的大地
Land of silk and money

在此同時,中國公民卻前進海外。每年有數十萬中國人在國外學習、工作,許多人回到中國,是創新和高科技發展的動力。但更多人選擇不回來:根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自1978年後有四百萬中國人至海外留學,有一半沒回來。而因為中國禁止雙重國籍,因此能靠出生、財富或居留拿到外國護照的人,就面臨選擇。結果就是,人才流動幾乎是單向的。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放棄國籍,但因為外國人很難成為中國人,因此很難平衡。

中國的漢人中心世界觀,不僅是一種歷史的珍奇物品,還是中國在世界舞台揮灑實力時的一股決定性力量 — 這個國家既不尊重平等權,也不尊重公民在國內的自由權,也很可能忽略公民在國外的自由權。經濟方面,中國將自絕於重要的經濟成長來源,浪費資源在歧視少數民族上,而不知道使用人才來獲得更好的效果。加劇種族間的緊張情勢,可能反而刺激中國擔心的分離主義滋長。用種族取代國籍來分類國外公民 — 無論是聲稱保衛「自己」,還是懲罰他們的不忠 — 這樣的舉動,有與其他國家發生衝突的風險。過去一個世紀中,中國的創立神話,是力量的來源。但往前看的話,中國只是逆水行舟,不斷朝過去的路倒退(譯按:這邊用了大亨小傳的名句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