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310_SRP010_0


Economist Mar 10th 2012

核電的種種燙手山芋中,核廢料最能激發大眾的想像力。建造一座可維持一世紀的核電廠是一件事;製造出的廢料有危險,且比核電廠活得更久上一百倍,是另一件事。幾十年來,美國原本打算用來當核廢料永久處置場的內華達州亞卡山(Yucca Mountain),計畫失敗。其他國家多數也有類似的敗績,所以從現今反應爐產生的核廢料就不斷累積。

巧的是,長期核廢料處理,是核能問題中,較容易解決的幾個問題之一。短期儲存是個好的開始。用完的燃料棒放到貯存池冷卻一陣子後,就可以移往「乾式貯存」。這樣的貯存方法看起來蠻強大的(福島的乾式貯存場,在經過海嘯襲擊後,也沒有外洩的跡象),也可以永遠保持。乾式貯存場需要空間,也需要看管,但可以提供一個維持一世紀、甚至更久的充分解決方案。

上面的假設是說,如果你不想再處理(reprocess)燃料棒,回收燃料棒裡面的鈽的話。如果你是核能工程師的話,應該會覺得再處理是比較吸引人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一方面你可以展示核能科技就跟所有科技一樣精密;而另一部分原因是,這可以解決那令人不悅的輕水反應爐效率問題。如果反應爐裡面的鈾要嘛全部分裂、要嘛就轉化成鈽再分裂的話,跟僅使用一次的燃料相比,可獲得170倍的能量,也可以開啟一條,前往迷人增殖系統(譯按:第三篇曾經提過的增殖反應爐)的路。

但如果你是會計師,就不會被再處理吸引。這將花上許多錢,且多數產生的鈽會被放在負債那邊,而不是資產。如果你是電廠的經營者,也會有所質疑。燃燒加入鈽的燃料棒,會有許多缺點,其中一個是這種燃料棒離開反應爐時,溫度比較高,將會讓貯存池的容量比較緊繃。如果你是關心當地環境的人,也不會太積極;再處理廠有許多污染環境的紀錄。而如果你是對核擴散好處抱持懷疑態度的人,你也會希望再處理被限制在最小限度。

如果不要再處理,長久來說,你會希望找到一個安全、夠深的地下核廢料乾式處置場。這不會太費事。找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社區(如果這個社區本來就跟核能產業有關聯,也許會傾向接受),且這個社區要有適合的地質環境。接著要對議題開放討論,聽聽區民擔心的事情,提供解決方法來減輕擔憂,同時看如何幫助這個社區解決困難。提供一些措施,讓當地居民可以確保他們不會有任何健康上的威脅,也許是一些免費醫療跟測試。不要吝於投資社區,接著讓他們選擇。有可能他們會說好。這樣的方法在芬蘭跟瑞典似乎有效,英國也在嘗試類似的方法。

而上述的亞卡山,或多或少做得正好是相反的事情。1987年所謂的內華達螺絲釘法案(Screw Nevada act,全名應該是The Nuclear Waster Policy Act Amendments of 1987)強制決定了場址跟時程。內華達州的政治人物反對、地質調查也丟出一些問題。內華達州的黨團會議將此議題升高至全國選舉層級,總統候選人受反亞卡山團體的幫助甚多。此外,內華達州的資深參議員Harry Reid,還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歐巴馬總統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在12年後,原本應該可以開始提供服務的2010年,決定要廢棄這個計劃案。

但除了提供教科書一個長期處置場的失敗例子外,美國也有成功的例子。位於新墨西哥州卡斯巴德(Carlsbad)鹽洞的核廢棄物隔離實驗廠(The Waste Isolation Pilot Plant),從1999年起,就開始接受軍用的核能廢料(譯按:2014年初時,這個實驗廠的附近有某些地區驗出微量、未超出標準的放射性離子)。當地的社區在這個計畫案開始之時,就一直有受到諮詢,有時候還有一些酬勞。這個隔離實驗廠並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但已經取得了足夠的社會跟政治安定性,得以最大化老天在地質上的恩惠。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