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Oct 3rd 2015
王孜立,一位加州青年。他在1,002位學生中排名第二;他的ACT成績是滿分的36分;他在歐巴馬的就職典禮上演唱;在全國鋼琴競賽中獲得第三名;在全國數學競賽中排名前150;他多次進入全國辯論比賽的決賽。但他在申請大學時,遭遇輝煌前景的第一次挫敗。他申請的七間長春藤大學中,有六間拒絕了他。
「我眼見比我資格更差的學生,拿到了更好的入學許可」,王孜立說。「一開始我只有生氣。之後我決定把這種憤怒,化為有效行動。」他寫信給大學相關人員。「我問說:我還要做到甚麼,才能進入你們學校?這是基於種族的考量嗎,還是另有基準?」他得到了模糊的回覆 — 或是沒有回覆。所以他轉而跟教育部抱怨。完全沒有用。「教育部說他們需要決定性的證據。」
今年5月,王孜立加入了一個由64個亞裔美人組織所組成的團體,向美國教育部控訴哈佛大學,指控其種族歧視。去年哈佛跟北卡大,因為類似的指控而被控上法院。法院在7月駁回指控,但有另外兩起由亞裔發起的控訴案,一案抗議哈佛,另一案則指向另外九所大學。
1965年10月30日強森總統(Lyndon Johnson)簽署了移民及國籍法,讓歐裔白人不再凌駕於其他種族上。這項法案的結果之一,是許多亞洲人開始大規模移民到美國。多數指標顯示,這些亞裔比任何其他少數族群的表現都要好。的確,他們一直被形容為「模範少數族群」:富裕、受良好教育,又低調。但存在著一些問題,也讓他們變得不再跟以往一樣低調。
在1965年的移民及國籍法生效前,亞裔美人移民的經驗,並非都那麼快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私刑發生在1871年,當時有17位中國人被殺害;1882年的排華法案,禁止中國人移民;十二萬名日裔美人在二戰時被拘禁,而德裔美人或義裔美人,相較之下卻少得多:這些症狀都顯示,種族歧視不只是對非裔美人而已。
二戰後事情有所轉變。中國人跟印度人被視為盟友;拘禁日本人,看起來也是錯的。隨著民權運動改變了對種族的態度,新的移民法規,讓移民申請能因為技能、家庭關係獲得批准。充沛的人口、快速發展的經濟,意味著亞洲可源源不絕地供給技能嫻熟又上進的美國人。2013年時,中國、印度的移民數,雙雙首次超越墨西哥移民數。
亞洲是個大所在,各式各樣的亞裔美人,在不同時間、以不同理由,以不同教育水準、富裕程度來到美國。日本人多數在二戰前來到美國,中國人則從80年代開始。印度人跟中國人平均而言,有受過良好教育且富有;但(為數不多的)柬埔寨人、寮國人跟赫蒙族人(譯按:Hmong,苗族分支,分布在中國、越南、泰國、寮國等地)則非常辛苦。日本人 — 唯一一多數出生在美國,且比較會跟非亞裔人士結婚的亞洲族群 — 比較接近美國人整體的觀念跟教育水準。但平均來說,亞裔美人的教育程度異常高、富裕、婚配比例高,且滿足於他們的命運、願意相信美國夢:相較於平均大眾的58%,69%的亞裔認為「大多數人如果願意辛勤工作,是可以出人頭地的」。
他們的傑出教育表現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49%的亞裔美人擁有大學學歷,而一般大眾擁有大學學歷的比例為28%。而亞裔美人雖然僅佔美國人口的5.6%,根據亞裔團體呈給教育部訴狀的內容,近年來美國奧林匹亞數學、物理競賽團隊,以及高中畢業生總統獎的人數中,亞裔學生就佔了30%,全美優秀學生獎學金中的25-30%也是亞裔學生。根據紐約兩所最挑學生的公立高中 — 史戴文生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跟布朗克斯科學中學(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 — 入學許可資料顯示,亞裔學生分別佔了75%跟60%。而紐約市的亞裔人口是13%。滾滾的移民潮可能會加大亞裔跟其他族群的差異,因為近來移民的素質,甚至比過去更高:最近移民美國的亞裔中,有61%擁有大學學歷,而非亞裔族群僅有30%擁有大學學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