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4_LDP000_0
Economist Oct 24th 2015

習近平的遊行隊伍,沿著林蔭路(the Mall)往白金漢宮而去。跟女王一同坐在金碧輝煌、黃金屋頂六駕馬車內,會是這位中國領導人將來津津樂道的場景。一年前,中國一間國營報紙稱英國是「老舊、衰亡的帝國」,用「古怪行為」來遮掩權勢衰退的尷尬,這件事就算了吧。本周習近平上任後的首次國是訪問,英國提供的整套盛大排場,透過電視轉播成逢迎的篇幅,呈現給中國的觀眾。

英國不是唯一對中國示好的西方國家。習近平上個月在華盛頓,也同樣受到歡迎。法國跟德國的領導人,將在近期拜訪北京。習近平領導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快速成長的軍事強權。

但中國同時也既秘密又威權。習近平一直都是走強硬路線,甚至比前兩位中國領導人更強硬;他壓制崛起的公民社會、更嚴密控制網路,以及在亞洲爭議海域中展現肌肉。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意圖,難以捉摸(也許中國自己也並不清楚)。

對英國以及所有的西方民主國家來說,難題在於,要如何在誠摯、有利地與中國交往的同時,又鼓勵中國以一種不壓迫其人民、又不會使得世界不穩定的方式發展。排斥會適得其反。中國夠強大,可以獨自行動;而把中國當成敵人,將是最有可能讓它變成獨自行動的方式。但磕頭也會造成傷害;因為這鼓勵了中國要求對方讓步(當被拒絕,就會超級不爽),並讓中國認為,只要有一點巧思,就可削弱西方聯盟。

因此西方需要一組細緻的政策,包括貿易投資;廣泛參與;必要時準備捍衛自己的原則,以及安全利益。

從這個標準來看,英國首相卡麥倫並沒有通過政治家的測驗。習近平受邀在國會發表演說,這通常是授與民主國家領導人的榮耀。他也受邀至契克斯(Chequers),成為英國首相鄉間別墅的座上賓 — 這也是訪英中國元首的第一次。組織性的挺習群眾,在容許之下壓過了抗議群眾。從卡麥倫對人權的公開沉默來看,他「黃金年代」的談話,顯示了他的原則屈服在中國黃金的誘惑下。

這是失算。中國坐擁全球最多的外匯,隨著經濟成長放緩,中國渴望為其國內企業在海外尋找機會。英國有很多機會,不管是金融服務業,或是基礎建築業(而這是中國所擅長的)。英國不需要在習近平面前低頭。作為歐盟,全世界最大市場的一部分,英國可以透過與盟國採取行動,發揮經濟經濟實力,而非單獨行動。

但並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有擊中目標。認為中資收購西方企業股份(或是整個公司)會損害經濟的想法,是執迷不悟的錯誤。最近一個引人注目的協議,是英國近一個世代來首度興建的核電廠,中國將佔三分之一股份;這也可能會導致,更多建設使用中國的技術。要質疑這筆交易,是有幾分邏輯在的 — 電力將以保證價購買,而保證價會遠比市場行情高。但如果這個計畫,遵從一絲不苟的安全設計,通過安全審查,但就沒理由認為,讓中國擁有英國核電廠的股份,會比中國擁有倫敦水資源,更能在戰略上壓制住英國。

與中國貿易,有雙重利基:不管是對英國經濟,還是說把中國納入西方的國際規則體系。有超過十五萬中國人在英國讀書;每年來英國玩的中國遊客,也差不多是這個人數。如果他們理解到,安定跟繁榮 — 中國常放在嘴巴的目標 — 並不需要仰賴無處不在的警察、暴徒跟間諜,並把這樣的觀念帶回中國,這對大家都好。所以讓簽證更便利、幫忙訓練中國法官,是有道理的。

腳踏實地,拜託拜託
Feet on the ground, please

令人擔憂的是,與北京的嶄新黃金友誼,會危害與美國的舊「特殊關係」。中國在自己後院的獨斷,也許不會影響到歐洲人 — 還沒影響到。但一個和平、井然有序的世界,跟歐洲人有切身關係。如果中國跟美國(仍是東亞最強的力量)產生衝突,歐洲也很難倖免於難。

所以只要習近平一離開,卡麥倫應該要及時談論中國的問題,而非僅是承諾要談。美國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宣示時,卡麥倫應該出聲支持。他也可以派一艘船跟美軍一起,這樣更好。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