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勇士來說,杜蘭特的到來也是憂喜參半。沒錯,杜蘭特讓勇士奪下2016-17冠軍的機會,從令人望而卻步之高,進展到壓倒性的呼聲:拉斯維加斯的莊家,在聽到轉隊消息後,將勇士隊的奪冠機率,從25%調高到56%。然而,當前勇士隊受到全國球迷喜愛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革命性、盎然、美觀的打法,也是因為他們培養出名不見經傳、懷才不遇的球員,比如說甚至無法在選秀會首輪中選的Draymond Green。而當球隊在2014年婉拒了用K.湯普森(2011年的選秀時,也有九支球隊跳過他)交易Love的機會時,在2015年總冠軍賽打敗後來得到Love的球隊,看起來像是因果正義。但在簽下杜蘭特時,很難看到這些故事存在,畢竟他到最近都還是舊金山的死敵。之前,勇士隊出身矽谷的經營高層智囊團還看起來像天才;但現在看起來更像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的紐約洋基隊,對市場上任何有天分的球員提供報價、買下,為了勝利不計代價。

最後,杜蘭特的西進,也為NBA的競爭平衡打上問號。當然球迷都喜歡看王朝的產生,且造訪客隊時,勇士隊的確變得比2015-16年球季更有可看性。但擁有杜蘭特的勇士隊,基本上就是一支穿著同樣制服的西區明星隊,並且有讓整個球季都成為冗長加冕儀式的風險。沒錯,看著美國夢幻隊打敗倒楣的國際對手是件好玩的事。但每個人都能忍受八十二場的摧枯拉朽嗎?NBA現在已經是美國幾個主要職業運度聯盟中,預測性最高的了。如果勇士隊跟預期地一樣好,球迷可能會開始問,那幹嘛還要比賽。

跟其他的團隊運動比起來,NBA的冠軍,越來越靠著那些超級球星的率性而決定,他們選擇要賜予哪個城市冠軍頭銜。部分理由是,單一運動員對籃球的影響力,無論在組織中或是場上的運行模式,比棒球、冰上曲棍球、足球都還大。當詹姆士在2010年離開克里夫蘭時,騎士隊的勝率從74%掉到23%;杜蘭特可能會讓雷霆的勝率再提高二十到二十五個百分點。但這也反映了聯盟那種費解、適得其反,複雜不必要的經濟制度,現在已演變成球員與老闆間無數次的集體勞資協議了。

最重要的,是NBA現在訂定的個別球員合約上限金額,對那些頂尖球員來說,遠低於市場價值。勇士將付給杜蘭特一年兩千七百萬美金,這是集體勞資協議所規定的最高額。但根據FiveThirtyEight的預測,杜蘭特去年的表現,對一支表現普通的球隊,有著一年五千四百萬美金的價值。在其他運動中,自由球員通常會半真心地說,他們的決定跟錢無關,但最後總是跟出價最高的球隊簽約。相反地,籃球的合約價碼上限,意味著前東家報價只需跟新東家相同。這讓明星球員會以非經濟動機來作決定,比如說跟其他有才能的球員組隊,贏得冠軍。

NBA想利用設置球隊薪資上限的方式,來消除這種傾向。理論上,這應該可避免太多超級巨星組隊。但明年的一筆意外收入,破壞了這道防火牆。2014年時,聯盟與ESPN、透納廣播簽了一筆九年、總價兩百四十億美元的媒體合約,從2016-17年球季開始啟動。在現行的勞資協議架構下,球員可以享有51%與籃球相關的收入。所以如果有新的收入進來,球隊薪資上限就會變高 — 如果這筆收入很高,那薪資上限也就會提高很多。去年每支球隊的薪資上限為七千萬美金;下一季,可以高達九千四百萬美金。這讓每支球隊都擁有額外的兩千四百萬薪資空間,去簽他們想簽的球員 — 這個金額又剛好跟個別球員的薪資上限很接近。所以這個季後休兵期(也只有這個季後休兵期),每支聯盟中的球隊,都可以在不需砍其他球員的薪資下,用最高薪資去簽球員。聯盟提議,要將這種突然的上漲,平攤到後幾個球季,以免打亂市場,但球員並不這麼希望。

杜蘭特轉隊所帶來的教訓,其實跟詹姆士當初跳槽熱火是一樣的:聯盟的集體勞資協議已出軌。至少,頂薪要取消 — 薪資上限減損了打造球隊的藝術,讓整個過程,變成奉承那些無法得到匹配身價報價的巨星。更廣泛地說,薪資上限讓交易市場產生不當的動機,讓即將到期的中產合約,成為聯盟中令人垂涎的資產(譯按:原文應該是拿中階合約的球員成為令人垂涎的資產,為了順暢起見如此翻)。因為這些到期的中產合約,可讓球隊清出薪資空間,在休兵期追求大咖球星。只有在NBA導入適當的收入共享制,確保每支球隊擁有類似財務資源的情況下,這些扭曲的情況才得以去除,也才能維持競爭強度。除非你是死硬的勇士球迷,不然杜蘭特加盟實在沒甚麼好慶祝的。但還有一線希望(silver lining):如果勇士隊宰制度太高,成為聯盟的笑柄,也許會驚動NBA開明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總裁席爾瓦(Adam Silver,前面的silver lining也是雙關),將非常需要進行的經濟改革,列為優先選項。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