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Dec 1st 2018

矽谷,美國科技產業的心臟地帶。其名稱來自某個化學元素,是微晶片中最重要的成分。現在矽谷吸引到的外界注意力,多半集中在臉書、Google、蘋果電腦等企業上。這些公司以其軟體或精巧的裝置聞名,而不是讓這些軟體、裝置動起來的晶片。但在50、60年代的矽谷,是改善電晶體、積體電路等發明的地方,讓電腦從佔據一整個房間、不可靠的機器,變成可以放入口袋的精巧設備。這又讓今日這些科技巨擘得以興盛。

現代的微晶片,已嵌入汽車、洗衣機以及戰鬥機等各種設備中。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預估,2017年的晶片市場市值高達4,120億美金,比前年度上升21.6%。如果要說的話,這些統計數字低估了晶片製造的重要性。比如說,全球的電子商務市場,一年約有兩兆美金的規模。如果把數據比做新的石油,晶片就是讓這些數據轉換成真正有用事物的內燃機。

晶片的無所不在,也導致了一個全球龐大產業的成長。現代的晶片有著數十億個元件,生產這些晶片的,則是非常先進、耗資數十億美金建造的工廠。事實上,這些工廠能造出來,就已經是專業化與貿易之力最好的證明。

這些極其複雜的產品,也催生了同樣複雜的供應鏈,全球數千家專業公司涉及其中。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協會(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估計,他們有一名成員擁有超過16,000家供應商,其中超過8,500家位於美國境外。晶片的原料、元件在最終成為智慧型手機、汽車防鎖死煞車系統或其他產品的大腦前,早已交叉穿梭於全世界。

現在有兩股力量,將半導體業緊緊地推向鎂光燈下。首先,是地緣政治。晶片陷入了既有的科技超級強權美國,以及渴望成為科技強權的中國間,日益惡化的競爭漩渦中。第二股力量,則是物理學。這場醞釀中的技術競爭,正處於歷史性時刻。五十年來,半導體業的進步,由摩爾定律掌控著,意即可以塞入晶片中的元件,每兩年就會成長一倍。也就是說,晶片的計算速度也是兩年成長一倍。但摩爾定律正在瓦解,讓半導體業的未來,看起來比過往任何時刻都更加混亂、更缺乏確定性。

電子政治學
Electronic politics

從地緣政治開始說起。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把晶片製造的領先地位視為重要戰略資產。矽谷出產晶片的最早用途之一,就是核彈的導向系統,由五角大廈及創投支持著。2017年時,白宮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完全不隱晦地使用以下字眼:「對國防系統和美國軍事力量來說,尖端半導體技術至關重要。」

中國也認為晶片對其未來非常重要。2014年時,中國為了半導體產業研究、發展的金流所需,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這個資金的目標之一,是「2025中國製造」,是要增加中國國內高科技產業本土製造的計畫。中國希望在2030年時,多數晶片可國產(目前僅有約三分之一為國產),將本土晶片產業的收益,從2016年的650億美金,增加到3,050億美金。

美國並不歡迎中國侵入自己的地盤。美國做了一些動作,試圖減緩中國的進展。比如說在2015年時,美國禁止世界第二大晶片商英特爾,販賣給中國作為超級電腦用途的高階晶片。美國也阻擾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

今年中國智慧型手機、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在違反和解協議,違法出口技術給伊朗後,川普政府曾短暫地禁止美國企業賣零件給他們。中興通訊年營收高達160億美金,產品銷售到全世界。但這間中國公司的晶片,是幾間美國企業授權製造的,當供應源被切斷後,中興一夜之間陷入癱瘓狀態。川普出人意料地同意解禁後,中興才避免破產一途。

擋風玻璃下的晶片
Chips in the windscreen

美國也對中國的產業間諜提出指控。11月1日時,檢察官起訴了中國的晶片製造商福建晉華,以及其台灣的合作夥伴聯華電子。起訴理由是,這兩間企業竊取美國大廠美光(Micron)的營業機密。美國官員警ˋ告,使用中國製造的設備可能會有風險,因為那些設備可能會把敏感資訊傳回中國。10月12日時,兩位參議員公開警告加拿大,不要讓華為參與建立加拿大境內的5g網路計畫。紐西蘭也在本週阻止了行動網路營運商Spark,在即將推出的5g網路中使用華為的設備。在川普主導的與對中關稅貿易戰中,晶片也是前線之一。8月份美國提出的一系列增加關稅的商品中,晶片也在其中。

中國也在報復行動上更加強硬。美國晶片設計商高通,原本想併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但因為北京的競爭監管單位拖延,最終只能放棄。中國官方也在調查美國、韓國製造商是否操縱記憶體晶片的價格,對象中也有美光。

美國想挫敗中國的努力,可能只會讓中國更加堅定。直到最近,中國都還擁有世上最快的超級電腦(譯按:2018年6月,美國IBM又奪回寶座)。這台超級電腦的名字叫做「太湖之光」,位於上海附近的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田納西大學超級電腦專家Jack Dongarra說,「太湖之光」使用的40,960個神威26010晶片,完全由中國設計。他說,英特爾禁令一事的主要影響,是「中國投入更多資金到高效能計算研究中」。「太湖之光」之後的超級電腦,將使用更先進的晶片,目前也正在開發中。

貿易戰,以及美中之間不友善競爭意識的增加,讓這個世上最複雜、全球化程度最高之一的產業產生了不良影響。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Paul Triolo說,「這些晶片公司,在過去三十年都被告知說,全球化有多好。」「突然,這變成了國安問題,這些公司只能試著調整適應。」

重整一個快速增長、對全球經濟非常重要的產業並非易事。早期,晶片製造商在自家工廠進行每個生產步驟。直到1961年,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做出改變,在擁有便宜高技術勞工的香港進行組裝及測試。隨著晶片成為更複雜、越來越多公司將製程外包給專業商的產業後,這個趨勢越來越不可逆。結果就是整個產業變成令人困惑、成千上萬間企業的匯集處。整個產業可以分為三大塊 — 設計、生產、組裝及封裝(見圖)。



從原始矽晶到晶片成品的旅途,說明了這個供應鏈有多精細。源頭可能起於阿帕拉契山脈,那裏蘊藏著最高品質的二氧化矽。接著那些二氧化矽砂可能會被送到日本,做成矽晶棒。接著會被削成標準尺寸的晶圓,每個300mm。然後送到稱為「fab」的晶圓廠,也許位於台灣或南韓。這些晶圓會用荷蘭製造的光刻設備,刻上特定樣式。

這些樣式由晶片設計所決定。設計可能來自英國的ARM,但可能因為ARM許多授權下的特定用途而進行調整。一旦完成,就進行模組組裝及封裝程序。這些蝕刻過的矽晶,將放置在陶瓷或塑膠容器內,而這些容器能放在所有的電路板上,接著進行測試。這個程序可能在中國、越南或菲律賓進行。

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業危機 (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