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這輩的年輕人,約莫一九八0年代初期出生的這群;在很多方面看,無論是物質或是環境,都是相當幸運的一代;從小聽父母講他們的成長故事,他們的艱辛、他們的酸甜,其實是有一個意像在腦海裡的。幸福的三丁目把這個意像具體化。

電影的時間點設在戰後尚未復興的東京小巷;東京鐵塔在片中的象徵是再也清楚不過了,慢慢成型地東京鐵塔除了代表時間的流逝外,最重要的當然是對戰後日本人的一個精神支柱;尤其是片末的鈴木一家人在夕陽餘暉下,和東京鐵塔相映的一幕,很芭樂(幾乎大家都可以預料到),很簡單,也很溫暖。

堀北真希所飾演的東北小女孩六子,年歲約莫與我的父母相當;一人獨自到東京工作,原本期待可以變成大會社的社長女秘書,哪知道變成了黑手的助手了;欲哭無淚的她幸好有善解人意的老闆娘以及雖然頑皮但十分貼心的一平陪伴,填補了孤單在外想念家人的心。說鈴木一家人是整片的主線應該不為過,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整部片裡面所有出現的人物中,只有他們的家是完整呈現的。

落魄的作家茶川為了討好風塵女浩美,收留了看起來十分害羞,甚至說有點自閉的淳之介,三人間交織出夢一般的家庭溫暖;不甚美味的咖哩飯(茶川說的)、第一次的聖誕禮物、掛在牆上,淳之介畫的圖,再再圓了三個獨身一人,想要一個家的夢。我一定要講一下,我個人超愛拿戒指盒的喬段,一開始以為空的戒指盒又是導演開的另一個玩笑,沒想到裝飾地美美的戒指盒是茶川唯一負擔的起的東西;雖然很多時候個人經驗告訴我,真誠不一定有用;不過讓浩美感動的不就是茶川的真誠?雖然是電影,還是為這個喬段感動了一會兒。

鈴木一家人的幸福、完滿,在在映照劇中的其他人物;除了上述的茶川等三人,妻女逝於空襲的醫生、淳之介已經再嫁的生母、處處留情,卻不知道何謂真情(無論是愛情或親情)的生父。三丁目中這些不一定幸福\幸運的小人物們,透過導演的巧思,給了我們幸福的感動。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一直推薦給我媽,請她一定要帶我阿嬤去看。看到屬於他們時代的記憶,我想長輩們一定會很感心。小時後聽過我媽說阿嬤家有了附近鄰里的第一台電視,是如何風光,鄰居們是如何踴躍地來看這新時代的產物,在這部日本電影中,也把這意像化成實體。導演也不時提醒大家,生命不是永遠的好或永遠的壞;大家開心地看電視,看到一半卻壞了、第一次看到泡芙,卻只能眼睜睜地看這美味的東西酸掉;天啊,這不就是人生嗎!

跟Love actually一樣,是一部會讓你帶著滿滿笑容走出電影院的好片;誰說到電影院一定要看大場面呢?跟著大家一起微笑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