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雖然小但充滿創造力的島正在將遺傳以及奈米科技導至新穎的用途上。要把那些在國外的學者拉回台灣,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報酬提高,Paul Smadlik說(Naturejob編輯者)。.

「台灣製造」:在1980年代,通常這意味著廉價的塑膠小玩意兒。1990年代時,則代表著晶片。現在呢,台灣的科學家正在努力地想把這個詞彙,重新定義成國產的高科技產品,在這個東南亞小小島上設計和製造--從基因改良的木瓜到奈米動力的視訊醫療裝置及材料學。

這個島上,主要的三個城市,被高山圍繞著,安穩地依偎在副熱帶,充滿蘭花和榕樹的雨林中。擁有喧囂的活力,幾乎每兩個人就有一輛機車,他們在世界最高大樓--台北101的倒影下,穿過大街小巷去上班。這是「台灣志向」的證據。

因為這個國家的許多資深研究員和管理人都在歐美的頂級研究機構工作,所以這這種志向得以腳踏實地落實著。有些人在職業生涯的一半,就回國照顧年邁的雙親,接受可能被腰斬的薪水。但現在正有系統地,想要藉著提高歸國人才的薪水,能在某些特地領域中組成國際級的團隊。

其中一個最大的領航者,工研院,正在帶領著這種改變。工研院約有六千位研究人員,其中大約950位擁有博士學位。「我們在過去三十年間創立了大約130間公司。」工研院長李鍾熙說。同時他也了解到這些公司大多專注在代工、對外授權或委外上。最好的例子,同時也是工研院最成功的故事,就是台積電。約莫在二十年前,工研院的副產品,製造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桌上型電腦的晶片,也同時賣給許多知名廠牌,包括IBM。「我們必須從藉由科技和工業設計,從一個追隨者變成一個領導者。」李鍾熙說。

下一個世代的無線通信技術--WiMAX,也是工研院最有願景的發展。無線通訊系統擁有比現今任何科技更寬廣的路。結合現在已經在發展的系統,例如生物探測,可以創造出視訊醫學的應用。舉例來說,可以讓一位糖尿病患者持續監視著重要資訊。工研院裡已經有3800人簽署願意為這個裝置測試,李鍾熙說。

就像其他的台灣資深官員一樣,李鍾熙在西方受訓練。以他來說,在1990年回台灣之前,是在芝加哥大學完成學業,之後在Argonne國家實驗室作研究。就像李鍾熙其他的同事一樣,他很難招募到已經在歐美有成就的台灣籍科學家回國。--雖然他也知道工研院對於招募學術人才有一些限制。

「我們招募業界,或是即將前往業界的人才,所以我們的報酬勢必要夠有競爭力才行。」李鍾熙如是說。「我們在招募畢業生上沒問題,但是我們在招募擁有業界經驗的人才上有困難。」今年,工研院會提供給重要的研究者和領導人現行的兩倍薪資。「希望透過這樣,能夠有更多的業界人才加入工研院的行列。」李說。工研院今年也有一個國際的實習計劃,希望能夠吸引到台灣以外的人才。這也是另一個計劃,這個計劃讓這些人能夠獲得專利所得的25%,可以領約十年,直到他們離開。「這樣這就會像是他們自己的事業了。」李說。

中研院,台灣最大,也是最具名聲的研究機構,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可能還伴隨著更多挑戰。中研院長翁啟惠,為台灣學者缺乏體制而低落的薪資結構哀悼。他在2003年回台灣之前,他在美國的化學研究生涯正要蒸蒸日上。

「如果我們可以多拿到一兩趴的回饋」,翁說,看看大約只有28%的台灣科學家在國外受完訓練後回來,相較之下,日本的博士是98%。「我最大的重點是薪水」他又說道。他現在正在為這個機構尋找一個可以每年提供四億美元的固定資金,以用來提高薪資;雖說台灣的研究機構無法有制度地提供給受西方訓練的教授、研究員那樣高的薪水,但「總是有彈性的」翁說。舉個例來說,台大的校長李嗣岑,最近提供一位諾貝爾等級的化學家一年21萬美金的薪水,「差不多是台灣同等級學者的2.5倍」,翁說。

台大的研發主委,陳基旺說,過低的薪資以及相對之下較少的學術資源解釋了為什麼台灣的科學家較不願意回國工作,或回國工作後直接進入業界工作。他計劃要在未來五年內,用與美國同樣薪水的水準,聘僱20位。

陳基旺知道台灣無法在一些較廣的領域中,像基因或是藥物研發,跟西方世界競爭。但如果我們小心地選擇特定領域,絕對可以在國際上有些影響,陳說。舉個例子,台大醫學院有五位科學家專門研究登革熱病毒,他計劃成立10-15個類似的世界級團隊,每個團隊每年擁有160萬美元的經費。

蕭介夫,台中中興大學的校長,分享了陳教授的撇步。「我們在熱帶農業學方面可以當第一名」,蕭說。台灣在稻米的基因研究和椎茸的製造上都領航全球,也是主要的熱帶水果和花卉出口商。遺傳的多樣性可以提供更長遠的保護以及更少的病害,蕭又說到。

葉錫東,中興大學的副校長同時也是植物學教授,是基因改良木瓜的先驅者,同時也想將這種技術應用在農業上,然後到更細微的領域中。「我們沒有要和孟山都(Monsanto,世界頂尖的生計種子公司)競爭」,葉說。中興大學,就和中研院還有工研院一樣,目標是要結合科技專注在特定領域上,像是創造一個微感裝置,用來監視熱帶作物的病害狀況。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個學校在三年前成立了「奈米科技研究中心」。這個中心已經擁有26位最主要的研究員了,他們大多都是致力想將生物科技應用在奈米電子裝置上。林寬鋸主任認為,如果台灣有辦法製造晶片和平面顯示器的話,這個國家當然也可以製造出視訊醫療或是生技農業的東西來啊。當有天真的實現了,這個國家的科學家會非常以「台灣製造」為榮。

原文出處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2007/070405/full/nj7136-696a.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