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Mar 26th 2018

1860年代時,芬蘭經歷了大飢荒,損失了約9%的人口。從那之後,芬蘭就經歷漫漫長路。本月稍早時,聯合國永續發展方法網絡(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把芬蘭列為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北歐幾個兄弟國,包括挪威、丹麥、冰島則分列二至四名。芬蘭還可以自豪於各種第一名的頭銜;近年來,芬蘭被各種組織列最穩定、最自由、最安全的國家。這也許很好了解;但以一個溫度常在-20°C附近徘迴、國境內一些地方終年照不到甚麼日光的國家來說,芬蘭人為何這麼快樂?

這份調查稱為全球幸福報告,利用全球蓋洛普(Gallup)的調查數據,來衡量人們覺得生活有多愉快。研究人員則試圖在不同變數中尋求解釋,比如說國民平均生產毛額、社會支持、健康平均餘命、生活選擇自由、慷慨程度、不受貪汙的自由等。排名高的幾個國家差異極微小,且前五名已經好幾年都沒變動過了。今年,這份報告首次把移民的幸褔程度列入調查項目,芬蘭在這個項目也獲得第一名。這說明了,快樂的社會擁有互相支持的社會系統、制度,讓人民不易無依無靠。這些社會也更願意接受、融入移民。不意外地,最貧窮、最暴力的國家,也同時是最悲慘的國家— 飽受戰火的葉門或敘利亞。

芬蘭幸福的秘訣,可能聽起來很乏味。有一句芬蘭諺語如是說:「幸福就是擁有自己的紅色夏日小屋跟馬鈴薯園。」免費教育、慷慨的育兒假、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讓人們有時間跟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娛樂,無論這樣的娛樂有多平凡。超過80%的芬蘭人相信自己國家的警察、教育、健保制度。而因為累進稅率跟財富重分配,有錢人跟窮人的生活型態,不會天差地遠。而男性跟女性的生活型態,也沒有差很多。芬蘭被廣泛地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合當媽媽、職業婦女的地方之一。雖然自殺率高得令人沮喪,但自2000年以來,已降低30%。移民的幸福感,則源於強大的支持網絡及融合政策,同時也因為芬蘭移民通常於來自文化相近的地方,比如說鄰近的愛沙尼亞和俄羅斯。

排名也帶有一些令人驚訝的地方。最幸福的國家,不一定是最富有的國家。雖然美國在過去四十年中,人均收入翻倍,但這似乎沒有同時落實到美國人的幸福感上。美國掉到第十八名,比2016年還掉了五名;英國則在第十九位。研究人員將肥胖、憂鬱和成癮藥物列為拖累富裕國家的因素。 此外,不同年齡、文化跟社會階級,定義快樂的方法也不同。以拉丁美洲國家的財富、貪汙及高度暴力程度相比,拉丁美洲民眾的幸福感非常高,這是因為他們的幸福泉源來自家庭紐帶。其他的文化因素及民族性也有關係;芬蘭語中有個字叫「sisu」,這個字的意思是,無論碰到甚麼事,都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氣。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