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0_BLP002_0

瘋狂是怎麼生根的
How the madness took hold

哈佛經濟學教授格拉瑟(Edward Glaeser)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審視了美國長時間的房地產繁榮跟蕭條。在每個案例中,將房產推向繁榮的投機熱,背後都有基本邏輯在運行。橫跨所有的案例,會有清楚的模式。而蕭條的觸發,通常是因為有某些決定性的氣氛、信貸狀況改變。而在繁榮蕭條間,投資者理性的最大錯誤,就是常會低估供給最終對需求的回應。

在球員卡的世界裡,也對熱門產物的強烈欲望做出了戲劇般的回應。那些較老、較有價值的球員卡,從來就沒有被大量生產過,許多生產出來的球員卡因為粗心遺失,或在幾十年的時光中,被丟到垃圾桶,當時也不會有人認為這些小紙卡有甚麼價值。但當這個世界開始追求球員卡的可能性,供給的動態也改變了。比較沒那麼感情用事的大人,翻出地下室、閣樓的球員卡,加入流通相對較稀少的市場。但這樣的努力,跟球員卡公司自己的行為比起來,真是相形見拙,球員卡公司把球員卡的生產開到最滿,每年製造出上億張的新球員卡。同時也出現新製造商,比如說Upper Deck,在1989年發行了光滑高檔的棒球卡,要吸引那些以投資為目的的球員卡買家。根據傑米森的估計,1991年,Upper Deck就賣出了40億張球員卡,賺了兩億五千萬美元。

榮景持續,僅是因為相較之下,還是很少人想把球員卡兌現;許多蒐藏家了解,卡片是要持有一段時間的,還有許多全新的盒裝卡片,直接就送到倉庫裡。但只有公佈的價格持續上揚,收集的興頭才會持續下去。貝克特棒球月刊上面公佈的球員卡價格,只好比全美球員卡店、拍賣會上的實際成交價格高上許多。1994年這個市場的情況突然惡化。

聯邦儲備委員會也許要負一些責任。1994年,沃克的繼任者葛林斯潘,作了一系列的升息,讓還沒從之前不景氣完全回復的美國經濟,受到擠壓。但也許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被棒球本身的危機給掩蓋住了。在經過幾年球團老闆跟球員工會嚴峻的談判下,1994年大聯盟宣佈罷工,並取消世界大賽,這是1904年後的第一次。這讓大聯盟受傷非常大 — 在復工後觀眾跟收益都大幅減少 — 而對一直以來,仰賴不間斷好運的球員卡經銷商、賣家來說,這敲響了喪鐘。

球員卡的價格在之後的幾年下降地非常劇烈,這跟球員卡不再那麼稀少有關。在80年代、90年代榮景時期生產出來的卡片,價格跌了一半、甚至更多。即使在調整通貨膨脹的部分過後,還是很少有卡片能回到泡沫頂點的價格。而越老的卡片彈性越大。羅斯1963年的新人卡,曾經從1994年的1,100塊美金,十年後掉到800塊美金,但根據最近的貝克特月刊,價格又回升到1,000塊美金左右。真正的寶石,經過碰撞也不會有擦痕。華格納的球員卡在1991年賣了40多萬美金,2000年賣了130萬美金,2007年更是以280萬美元賣出。

大榮景改變了球員卡收藏界,也讓收藏界轉向創新。為了要誘惑新世代的買家,球員卡製造商嘗試生產一些新樣式,包括在球員卡裡面加上一小片球衣、球棒碎片等:沒錯,是噱頭,但可以吸引那些想跟球場上英雄交流的玩家。

在此同時,有一個世代還是堅持擁有好幾箱的棒球卡:這些實質上是兒時玩具的球員卡,某種程度上蛻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傑米森回億到,他曾一度在2006年想出清囤積多年的卡片,想以eBay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最低價賣出。「有一個人想用1,500塊美金賣出他的一萬多張卡。他不明白的是,我們都擁有自己的一萬張卡。」

而我們也是。就這樣在生命中經歷又遺忘,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在痛苦的球員卡榮景破滅後,那些孩子又一頭栽了進去,這次他們在宿舍、自宅,透過新型時髦的交易平台互換科技股。接著長老不長智,又再一次,為了第一棟房子、為了那張通往富裕的入場券,魯莽地借錢。正如棒球,三顆好球 - 三振。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