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Economist Apr 26th 2015

如何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立即應變,跟那場災難發生之當下一樣重要。4月25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西部,發生了規模7.9的地震,讓許多建築物倒塌,並將不幸的民眾埋在瓦礫堆裡。現時點有2,500人喪命,超過6,000人受傷。但如果傷者沒有及時地搶救、治療;如果食物跟水不足;如果環境不夠衛生,或是讓那些無家可歸者曝露在惡劣的天候情況下,那倖存者的風險會加高。

許多尼泊爾人在戶外駐紮,為了餘震擔心受怕。醫院的病人(比如說四肢骨折、骨盆破裂)在街上接受治療,因為擔心建築物無法再度承受地震的破壞。反常的降雨跟風暴,也預期會到來。一位加德滿都的居民說,飲用水是個問題。「許多人夜間露宿野外,卻沒有毛毯」,他接著說。

在小城鎮、小村落受害程度越來越清楚後,地震的受害者人數便會上升。尤其是加德滿都西部山區的廓爾喀(Gorkha)一帶。空拍圖顯示梯田間倒塌的房屋。地震引發的雪崩,奪走聖母峰登山客的性命,還有超過200人行蹤不明。地震也奪走鄰國印度數十人的性命,尤其是在比哈爾邦(Bihar)。在西藏也有傷亡傳出。4月26日時,加德滿都東部又發生了一場規模6.7的地震,製造了更多恐慌,不過並沒有更多傷亡數字傳出。

尼泊爾有92條活躍的斷層,對國際組織或其他援助國來說,理應有充裕的時間,為地震發生時擬訂計畫。尼泊爾有配置外國專家,專為解決這種問題而來。整體來說,加德滿都對外國援助者來說,是個舒適的居住地。尼泊爾一直是至少十幾個聯合國機構跟外籍員工的東道主。最高峰時,聯合國組織在尼泊爾共招聘了3,000人。

自然災害定期侵襲尼泊爾,可藉由一些共通的步驟來減低災害影響,比如說較佳的通訊。暴風雪襲擊群山,讓遊客跟當地人當場喪命;但較佳的警告制度可以拯救性命。而洪水一年奪走多達1,000條性命。在某種程度上,手機通訊跟社群媒體的持續擴散,可減少災害的死亡人數。比如說藉由警告民眾將有暴風雪到來,以及傳播地震來襲前的準備、來襲時又該如何應處。

負責人道議題的高階聯合國官員,一直以來都在私下談論他們最擔心尼泊爾的一點:一場大地震,再加上政府失能。這場地震固然嚴重,但規模可能更大。還不知道尼泊爾政府是否有辦法有效率地處置。但外國政府已經在作了。印度最早開始作業,提供援助物資,並同時撤退數百名印度公民。中國、不丹跟斯里蘭卡也都派出人手救援。其他國家,包含巴基斯坦跟美國,也都承諾會加入救援行動。人道救援的情況有多遭,部份取決於天氣,同時也取決於能多快借道印度進入山區,便可以確定最重災區的受害情況。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