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Aug 23rd 2016

澳洲的救生員穿著布基尼(Burkini)。英國主流的零售商在大街上賣著時尚版的布基尼。布基尼為布卡(burqa)跟比基尼的組合字,是一種覆蓋全身的泳裝。今年夏天,法國坎城市長下令,在他所管轄的地中海沿岸海濱禁穿,一些法國濱海小鎮也跟著禁止。在一個擁有自由多元文化主義傳統的國家,這樣的禁令一出,獲得的回應若非嘲諷,就是無法理解。但在法國境內,此禁令卻有廣泛的政治支持。不只是來自極右派的民族陣線,主流左右政黨也給予支持。社會黨總理瓦爾(Manuel Valls)曾說,布基尼「並非時尚產品」,是表現出「對女性的奴役」。為何法國人對伊斯蘭服飾如此感冒?

政府為布基尼禁令辯護的理由,主要基於近期幾次恐攻後,對宗教局勢緊張及公共秩序的擔憂;同時還有兩個主要原則。首先是政教分離原則,一種嚴格形式的世俗主義,在1905年對抗天主教專制的抗爭後,以法律的至高地位規定下來。這個原則,理應讓宗教與公眾生活分開,也是之前一些禁令的基礎:比如說2004年時,禁止在公立學校配戴頭巾(或是其他「明顯可見的」宗教符號,包括猶太小帽跟過大的十字架);或是2010年時,禁止在所有公共場所佩戴面紗的法令。另一個原則是女性的平等權。說女性應更裸露自己的身體,聽起來也許有些不尋常、甚至輕狂。但許多法國左派認為,保護女性免受男性強加教條的需求,的確岌岌可危 — 甚至願意把這個原則放在自由權(法蘭西共和國另一個建國價值)之前。 社會黨女性事務部長蘿西紐(Laurence Rossignol)認為,布基尼的邏輯是「將女性的身體藏起來,這樣更好控制」。

過去數年中,這樣的努力,一直在法國以外的地方遭到揶揄或受挫。比如說,當法國在2009年針對要不要禁布卡一事展開辯論時,歐巴馬在開羅公開宣稱,西方國家應避免「用自由主義的名號」,「命令穆斯林女性該如何穿著」。一些法國內部的公民自由團體,試著在法庭推翻布基尼禁令,但至目前為止尚未成功。但法國政府堅持,他們的種種努力,是為了捍衛政教分離,即使這樣可能意味著不寬容,或是侵犯言論自由。他們也可能提到,2014年歐洲人權法庭支持法國的布卡禁令。法國人認為,外國人不懂的是,這樣的穿著,不僅僅是偶然的選擇,而是政治伊斯蘭主義嘗試招聘、測試法國大眾底線的部分招式。瓦爾總理認為那些把布基尼視為一種泳裝的人,過於天真。他說,布基尼是「政治計畫」的一部分,讓伊斯蘭主義者自滿。

難處在於,在過去一年半內,一連串死傷慘重的恐攻之後,法國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任何一方有挑釁動作,都會被放大。不僅某些民權人士認為坎城市長的禁令過頭了,一些法國的伊斯蘭學者(比如說Olivier Roy)也認為,把布基尼跟伊斯蘭強硬派混唯一談「過於荒謬」,因為伊斯蘭強硬派根本不會讓女性公開游泳。但政治人物可能不會輕言退縮。法國認同的本質,很可能是明年總統選舉的主要議題。中間偏右的前總統薩科吉(Nicolas Sarkozy),認為應在公立大學禁止穆斯林面紗。法國看起來,若沒有緊縮,也會堅守其頭巾禁令。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