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un 30 2018

過去幾天中,有接近一千萬中國青年接到了世界上最大型以及最重要考試的成績單,這個考試一般稱為高考。在某些地方,成績會用簡訊送給考生 — 這種創新一點也無法減低帶來的恐懼感:多年來忙於補習,放棄了所有其他活動,僅希望高考成績能讓他們上一所好大學。教育的成就,不在於你在大學裡表現多好,而在於你上哪所大學;中國的這種情節又遠大於其他國家。因此,一切都取決於高考。

高考既被珍視又被鄙視。許多人稱讚高考,認為這是一種確保努力學習的人能獲得好處,且相對不腐敗的方法。在1977年毛澤東過世後,中國曾為了恢復高考一事舉國歡騰。毛澤東廢除了高考,並把沒受過甚麼教育的毛澤東黨羽送進校園。但許多人也對高考施加給年輕學子的巨大壓力感到厭惡。近年來,由於中國的中產階級快速增加,尋求到海外受教育的人數大幅增加,而受教國又以西方國家為主。去年就有超過六十萬人出國留學,是十年前的四倍。逃避高考是常聽到的理由。

然而,高考是有缺陷的。不只是因為許多年輕人的生活一試定江山;考試本身,以及以準備高考為目的的學校教育,既不公平,也不符合一個國家希望自己勞工能創新的目的。對高考最普遍抱怨是,考試需要死背的部份過多,至少對那些不涉及解決數學難題或類似的科目來說。這是一個許多考試都會碰到的問題,但高考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意味著學校通常會在三年高中生涯中,只注意要把東西塞進學生腦袋裡。而其他技能,比如說習近平想建立「知識經濟」,其所需的團隊合作、創意,則完全被忽略。

中國政府接受高考必須改變的說法。但當學校鼓勵學生去從事一些非高考所需的事務時,家長又會抱怨。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能進到中國少數幾間全球都認可的大學。這個解方在於改革高考,且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政府應著眼於把不好的大學變得更好。

另一個擔憂是,原本預想的高考好處,可能並不真的如此。的確,那些能進到最好大學的人,是因為成績而不是政治關係。但那些擁有機會獲得高分的,是富裕城市中的學子。許多國家的窮人,也在教育上處於不利的狀態。但在中國,這樣的問題,因為政府把教育預算大幅偏向城市而更加嚴重。義務教育在中學後就停止了,對較不富裕的人家來說,要為高考做好關鍵準備,可能意味著要削減家庭開支。而由於(有害的)戶口制度偏向給在城市中久居的擁有更好福利及特權,在類似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中,移入城市的農村子女通常會被禁止進入學校就讀。

而試題本身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必須按照共產黨的觀點揣摩出答案。今年的考生,必須要寫一篇有關習思想的作文。反對這些觀點的想法則不在選項之內。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最近說高考制度「承載為國選人育人的重大使命」。高考制度在鼓勵拍馬屁方面,也做得不錯。

中國出品獨一無二
One Chinese export the world can do without

高考制度非常需要改革。但在西方國家中,有越來越多大學同意以中國高考成績入學,而非採用國際認可的考試;這些學校應該要三思。任何堅持思想自由的機構,都不應該為這種強迫申請人遵從政治正統的考試背書。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