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Nov 29th 2023

乍看之下,金馬獎、金雞獎似乎是非常相似的活動。兩者都是在11月舉辦的華麗典禮、都是為了表揚年度最佳的華語電影,也都頒發金色的動物獎座。

但仔細看,兩者間存在著巨大鴻溝。11月4日在廈門舉辦的金雞獎,參展電影主要是經過共產黨審核通過的中國大陸電影。這些電影多數是預算大片,強調特效、英雄跟民族主義。

金馬獎則於11月25日在台北舉行。入圍電影來自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其中許多電影是發人省思的藝術片,富含社會批判意味。入圍金馬獎的影片中,沒有任何一部申請代表中國國家批准的「龍標」,這代表著這些電影將永遠無法在中國大陸的電影院上映。

金馬獎、金雞獎反映了中國電影的分歧走向。中國共產黨希望將電影作為意識形態工具:共產黨加強了對電影工業的控制,要求劇本要「頌揚黨、祖國、人民」。電影必須要有「倫理、溫暖」,並呈現一個「可信、可愛且值得尊敬的中國形象」。

簡單來說,共產黨希望有更多像今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得主《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電影。這部奇幻史詩片,將中國古代帝王和神靈間戰鬥的故事搬上螢幕。國家電影團體表示,這是用電影促進習近平思想中「文化自信」的好例子,每位學生都被要求學習這位中國領導人的哲學思想。

台灣的金馬獎跟附屬的活動,則把電影視為表達自由的工具。金馬獎始於1962年,被稱為華語電影界的奧斯卡。金馬獎已成為中國獨立電影製片人的避風港,這些人對迎合電影審查毫不感興趣。

金馬獎數十年來吸引了來自台灣海峽兩岸的影星。然而在2018年,傅榆導演在獲獎時,得獎感言是希望台灣能獲得正式的獨立地位。隔年中國電影監管機構便禁止了中國電影參賽。儘管禁令是在兩岸緊張關係加劇時頒布的,但中國官方並沒有特別給出明確的理由。中國政府一直積極說服電影人說,金雞獎才是更具威望的獎項。

這樣的努力並未成功。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表示,今年金雞獎有179部電影參賽,而金馬獎有552部 ー 其中有210部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跟澳門。聞天祥說,金馬獎仍歡迎中國大陸的電影,只要演員、語言主要是中文即可。他表示:「想來、敢來的話,就來吧。我們會給予公平的機會。」

儘管中國共產黨不贊成,中國大陸的電影仍持續報名參加。為了避免在中國國內受罰,製作人通常將電影註冊為非中國籍。今年最佳影片頒給了《石門》,這部片的演員及大部分製作人員都來自中國,故事也發生在中國,但仍以日本電影的身分參展。

這部片的導演是來自中國的黃驥,以及來自日本的大塚龍治,兩人為夫妻檔。他們的目標是紀錄中國最弱勢的群體,尤其是農村婦女和兒童的經歷。《石門》是兩人《女性三部曲》的第三部,講述了姚紅貴在湖南省農村的童年、高中生活,最後搬到城市的故事。在《石門》中,她懷孕且迫切需要錢。

黃驥說,這部電影算是半自傳性質。她的父母扮演主角的父母;許多場景,是在他們現實生活中經營的診所中所拍攝的。這展現出黃驥與大塚龍治的智慧 — 也點出在中國進行獨立電影拍攝的後勤艱困之處。「所有想接近現實進行創作的人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我們決定不讓這些難題困擾自己」,黃驥說。

在過去,沒有經過國家審查的電影,只能在中國的私人戲院或國際影展上映。但2016年時,一項新的規定通過,要求無論電影的播放地點、是線上或實體,都必須要經過國家核准才能上映。任何人若參與製作未經核准的電影,將被中國電影界除名。這讓獨立電影工作者更難找到演員、工作人員跟金源。

這樣的結果導致幾乎所有頂尖的中國演員、導演跟製作人,都選擇了最直接簡單的路。如果作品能在全中國上映,許多人準備好要自我審查,或是把自己的才華借給國家的宣傳機器。中國的電影市場比台灣大了超過二十倍。

今年金雞獎提名名單中,包括了梁朝偉、王一博都巨星。一些受到讚譽的電影包含《長空之王》,講述中國空軍的故事;《無名》是一部諜報片,講述日本佔領上海時中共特務的故事;《流浪地球2》是科幻片,講述中國太空人跟科學家的故事。

許多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中國愛國電影的暱稱)」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觀場面;有些電影甚至真的有令人感動的時刻。這種類型的電影,在中國國內也越來越受歡迎。但中國導演張贊波認為,這是因為觀眾的選擇從一開始就被受限。他因為批評中國對金馬獎的禁令,無法再於中國拍攝電影。「如果你吃習慣用地溝油炸出來的垃圾食物,你就不知道真正的美食長甚麼樣子」,他說。

至少,金馬獎提供了更美味的食物。提名的片單包括《年少日記》,一部香港劇情片,講述學生自殺問題;《疫起》,訴說台灣SARS爆發時的故事;《五月雪》由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團隊共同製作,講述1969年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的故事。這些電影大多數都不會在中國上映,它們的觀眾、利潤也可能很少。

但對許多人來說,金馬獎最重要的是維持創作自由的象徵。金馬獎剛開始時,台灣還處於戒嚴時期。聞天祥表示,當時的電影也受到嚴格審查,並被命令要推動「健康的現實主義」以及愛國思想。直到80年代、90年代台灣進行民主化,電影敘事才不被箝制。
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這段歷史有啟發性。聞天祥說,政治「可能會因為認同把人分門別類,持續在人群中劃出界線,但電影可以突破」。「至於我們現在無法突破的事,我們會等待」。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