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an 25th 2024

新年度並沒有讓台灣的緊張局勢獲得舒緩。1月13日台灣人選出了偏獨的賴清德當下任總統,激怒了中國。兩天以後中國出手,小國諾魯宣布將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官員共同宣布此事。1月24號美軍驅逐艦通過台灣海峽,中國稱之為「挑釁行為」。一場新的外交戰正在加劇,並可能為戰爭埋下伏筆。

過去七十年來,共產黨領導的北京政府一直在為獲得全球承認而努力。最近他們展開新的篇章,共產黨不只希望全世界認定他們是中國唯一的代表,他們還希望其他國家能接受他們對台灣的看法,亦即台灣是其一部分。在這樣的努力中取得勝利將帶給中國領導人一項強大的外交武器,同時也為入侵台灣提供了法律基礎。

諾魯成為全球第183個承認中國的國家。二十年前大約是160個、三十年前約在80~90之前(當時全球國家數量也較少)。大多數大國的外交轉向花了一些時間,英國跟許多西方國家都在七零年代與中國建交。美國較慢,到了1979年才建交。當時以外交承認的觀點來看,中國取得了勝利,也讓這個勝利維持了一段時間。目前僅有十一個國家(以及梵蒂岡)持續與台灣維持官方外交關係。

新戰線則更為複雜。183個承認中國的國家中,對台灣的觀點非常不一樣。光譜的一端,是各國視台灣為事實上獨立的國家,即使他們不承認。但光譜另一端的國家,則是擁抱中國的觀點。《經濟學人》分析了中國外交部2023年的中文聲明。我們估計,應該有至少二十八個國家支持中國的觀點。比如說10月時,巴基斯坦說「堅決支持」中國推動統一(並沒有提到是否要以和平方式);9月敘利亞的聲明,也用了類似的字眼。要把這個數字推高,是目前中國官員最優先的事務。在中國官員的眼中,這樣的支持有助於賦予統一正當性,有必要時可以動用武力。

多數西方國家是站在支持台灣的這端 — 且在維持不建交政策的情況下,越走越遠。美國放寬了台美官員交流的限制。2022年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了一陣危機。美國也增加了對台灣的軍事援助。拜登總統甚至說,台灣被入侵時美國會協防;雖然在這些發言之後通常會收回,以保持所謂「戰略模糊」。

也許最讓中國官員感到挫折的,是美國還推動盟友如此做。拜登政府鼓勵各國「擴大與台灣的交流」。西方各國的國會代表團不間斷地拜訪台灣。澳洲、英國、加拿大、法國都派了戰艦經過台灣海峽(中國宣稱那是領海)。歐盟與G7也都發生明,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

捷克是最積極的,他們自身也有對抗威權的經驗。他們現在擁抱台灣。捷克國會領導人帶著龐大的代表團訪台,一團接一團。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去年通了電話。帕維爾也是第一位恭賀台灣選舉結果的歐洲國家元首。捷克官員說,這些都不代表他們要轉換承認,他們的作為也符合該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法政大學的福田圓教授說,這讓中國感到越來越棘手,因為民主國家正在把「一個中國」的意義空洞化。

因此,中國把注意力跟努力(以及利用經濟壓力)轉到開發中國家。多數開發中國家都對台灣不甚友善。中國已將這種觀點融入其與非洲、阿拉伯國家、中亞和太平洋各國一同發表的各種聲明中。中國也在新的論壇中推廣這些觀點,例如「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小組 (Group of Friends in Defense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這個團體包括了伊朗、俄國和北韓。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中國還自封為「國際秩序的捍衛者」。

最近,中國聲稱聯合國支持中國對台灣的觀點。中國指出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該決議承認北京政府是聯合國唯一的中國合法代表。該決議將當時台灣領導人蔣介石驅逐出聯合國,但並沒有提到台灣。美國官員認為,這讓台灣的地位不明確。但中國成功說服了諸如諾魯等國,在提到台灣時引用這項決議。1月時,中國取得另一項勝利。千里達籍的聯合國大會主席Dennis Francis暗示,將按照中國的觀點接受2758號決議。

所以在這個戰線上,中國是可以宣稱獲得某種程度的勝利。中國也說服許多國家採納中國在人權、發展問題上的措辭。但在台灣議題上,風險可能已不只是詞彙上的了。近年來,中國在台灣海峽增加了許多針對台灣的侵略性行為,派戰機接近台灣。台灣智庫的賴怡忠表示,中國在軍事、外交面向上正在改變現狀,這對未來情勢不利。中國認為,只要越來越多國家接受這樣的觀點,將言語轉換成行動的掩護就越來越厚。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