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Aug 17th 2007
「成長,也平均」是亞洲四小龍(譯按:原文Asian tigers指的應該是台灣等幾個新興國家)三十年發展的中心思想。不像拉丁美洲,亞洲的國家大多在經濟大幅成長時,都伴隨著較低,甚至是下降的分配不均情況。最近的情況則是,亞洲仍是世界上經濟進步最快的地方,但富人累積財富的速度比窮人快多了。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的一份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他們所研究的21國當中,有15國的不均情況增加了。唯三例外的是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剛好是1997年金融風暴時受傷最嚴重的三國。增加最快的則是中國、尼泊爾和柬埔寨。
所得不均通常是以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來衡量,0是完全平均(所有人所得相等),1則是完全不均(一家計單位拿走全部)。中國的Gini係數在1993年是0.41,2004年則是0.47,在亞洲僅次於尼泊爾。
在這個量測方法下,中國的所得不均比美國嚴重(美國為0.46)。北京的政府和其他地方的政府都想告訴大家說,其實他們還是比拉丁美洲好。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的Gini係數都超過0.5;巴西是0.57。
但這也部分反應了量測方法的不一致。Gini係數在拉丁美洲是以所得作基準;亞洲則大多以支出為基準,因為通常可靠的所得數據不好掌握(譯按:表示地下經濟盛行,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利用所得作基準,會顯示出發展中國家分配較不均的情況,是因為通常這數據可能會低估了那些自我受僱工人(self-employed)或是農夫的生活水準,而這些人通常都是最窮的。亞洲國家則通常兩個量測方法都會用到,若用所得水準為基準,通常會比用支出作基準高出五分之一。以泰國為例,從0.43變成0.52。
這表示了許多亞洲國家的分配不均情況,如果用相同基準來評估,可能會向上修正到跟拉美國家相同的水準。圖表是2004的情況,但中國的情況愈趨嚴重,巴西在過去十年間,則是呈下降的情況。假設仍然呈現這種趨勢,中國的分配不均情況可能已經和巴西一樣嚴重了。
而且有些亞洲國家的支出數據,可能會低估不均情況的真正情形。印度的Gini係數在圖表的中後段位置,但健康以及教育數據告訴我們這個國家貧富差距很嚴重。收入在前20%的人口中,只有5%的小孩體重嚴重不足;而在最貧窮的20%中,有28%。這鴻溝比其他Gini係數高的國家還大。在印度最有錢的省,有99.8%的人擁有淨水,但在最窮的省,只有2%。同樣的數據在Gini係數較高的中國,分別是100%以及75%。
造成不均情況擴大的主因,尤其在中國,是因為城市和鄉村的收入差異所造成。農業生產力的成長越來越慢-所以收入也是。而這通常是最貧窮的人所倚靠的,他們不是靠製造業或服務業過活。
第二個原因則是擁有技能與否的差別。從社會主義轉變到市場經濟的中國,以及印度都因為教育在財務上受益。縱看亞洲,開放的經濟也意味著,有些高技術的勞工以國際水準來獲得報酬。
如果貧窮的情況變少,那貧富不均的情形增加還有關係嗎?很明顯的亞洲的窮人並沒有被經濟成長遺忘-儘管大眾還是宣稱這對比很強烈。即使在貧富最不均的地方,最貧窮的20%家計單位的實質所得還是比過去十年高;除了巴基斯坦。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人口在哪都變少,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確,貧窮在一些分配較不均的地方減少的速度,比那些分配較平均的國家還多。印度在1993年時有42%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譯按:less than 1dollar/day),2004年則減少到35%。中國降得更快,從28%到11%,大多要感謝快速的經濟成長。
但即使分配不均增加也可以使得貧窮數變少,還是不如經濟成長分配的更平均,貧窮數可以下降得更快。另一個擔心分配不均的理由是,分配太過不均的結果將讓社會處於不安定的狀態,而威脅到經濟成長,ADB說。高且持續增加的貧富問題便是最近尼泊爾混亂的寫照。不滿的吵雜聲代表著政府無法負擔忽略此問題的風險。
民粹主義認為拿富有者的財產(去補貼窮人),並不是解決的答案,這會讓經濟成長遲緩。ADB建議政府應該要著眼在可以使貧者所得上升的方法,像是增加鄉村醫療、教育以及社會保險的機會。較多的鄉村建設投資可以讓農業產值增加,也提供窮人工作機會。
但說比做簡單。Rajiv Gandhi(前總理)說過很有名的一句話,「只有約15%政府用來改善窮人生活的錢用到他們身上。」大多數都被貪污或是官僚體系給蕭耗掉了-反而充飽了那些原本皮夾就很厚的傢伙。
原文
「成長,也平均」是亞洲四小龍(譯按:原文Asian tigers指的應該是台灣等幾個新興國家)三十年發展的中心思想。不像拉丁美洲,亞洲的國家大多在經濟大幅成長時,都伴隨著較低,甚至是下降的分配不均情況。最近的情況則是,亞洲仍是世界上經濟進步最快的地方,但富人累積財富的速度比窮人快多了。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的一份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他們所研究的21國當中,有15國的不均情況增加了。唯三例外的是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剛好是1997年金融風暴時受傷最嚴重的三國。增加最快的則是中國、尼泊爾和柬埔寨。
所得不均通常是以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來衡量,0是完全平均(所有人所得相等),1則是完全不均(一家計單位拿走全部)。中國的Gini係數在1993年是0.41,2004年則是0.47,在亞洲僅次於尼泊爾。
在這個量測方法下,中國的所得不均比美國嚴重(美國為0.46)。北京的政府和其他地方的政府都想告訴大家說,其實他們還是比拉丁美洲好。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的Gini係數都超過0.5;巴西是0.57。
但這也部分反應了量測方法的不一致。Gini係數在拉丁美洲是以所得作基準;亞洲則大多以支出為基準,因為通常可靠的所得數據不好掌握(譯按:表示地下經濟盛行,台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利用所得作基準,會顯示出發展中國家分配較不均的情況,是因為通常這數據可能會低估了那些自我受僱工人(self-employed)或是農夫的生活水準,而這些人通常都是最窮的。亞洲國家則通常兩個量測方法都會用到,若用所得水準為基準,通常會比用支出作基準高出五分之一。以泰國為例,從0.43變成0.52。
這表示了許多亞洲國家的分配不均情況,如果用相同基準來評估,可能會向上修正到跟拉美國家相同的水準。圖表是2004的情況,但中國的情況愈趨嚴重,巴西在過去十年間,則是呈下降的情況。假設仍然呈現這種趨勢,中國的分配不均情況可能已經和巴西一樣嚴重了。
而且有些亞洲國家的支出數據,可能會低估不均情況的真正情形。印度的Gini係數在圖表的中後段位置,但健康以及教育數據告訴我們這個國家貧富差距很嚴重。收入在前20%的人口中,只有5%的小孩體重嚴重不足;而在最貧窮的20%中,有28%。這鴻溝比其他Gini係數高的國家還大。在印度最有錢的省,有99.8%的人擁有淨水,但在最窮的省,只有2%。同樣的數據在Gini係數較高的中國,分別是100%以及75%。
造成不均情況擴大的主因,尤其在中國,是因為城市和鄉村的收入差異所造成。農業生產力的成長越來越慢-所以收入也是。而這通常是最貧窮的人所倚靠的,他們不是靠製造業或服務業過活。
第二個原因則是擁有技能與否的差別。從社會主義轉變到市場經濟的中國,以及印度都因為教育在財務上受益。縱看亞洲,開放的經濟也意味著,有些高技術的勞工以國際水準來獲得報酬。
如果貧窮的情況變少,那貧富不均的情形增加還有關係嗎?很明顯的亞洲的窮人並沒有被經濟成長遺忘-儘管大眾還是宣稱這對比很強烈。即使在貧富最不均的地方,最貧窮的20%家計單位的實質所得還是比過去十年高;除了巴基斯坦。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人口在哪都變少,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確,貧窮在一些分配較不均的地方減少的速度,比那些分配較平均的國家還多。印度在1993年時有42%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譯按:less than 1dollar/day),2004年則減少到35%。中國降得更快,從28%到11%,大多要感謝快速的經濟成長。
但即使分配不均增加也可以使得貧窮數變少,還是不如經濟成長分配的更平均,貧窮數可以下降得更快。另一個擔心分配不均的理由是,分配太過不均的結果將讓社會處於不安定的狀態,而威脅到經濟成長,ADB說。高且持續增加的貧富問題便是最近尼泊爾混亂的寫照。不滿的吵雜聲代表著政府無法負擔忽略此問題的風險。
民粹主義認為拿富有者的財產(去補貼窮人),並不是解決的答案,這會讓經濟成長遲緩。ADB建議政府應該要著眼在可以使貧者所得上升的方法,像是增加鄉村醫療、教育以及社會保險的機會。較多的鄉村建設投資可以讓農業產值增加,也提供窮人工作機會。
但說比做簡單。Rajiv Gandhi(前總理)說過很有名的一句話,「只有約15%政府用來改善窮人生活的錢用到他們身上。」大多數都被貪污或是官僚體系給蕭耗掉了-反而充飽了那些原本皮夾就很厚的傢伙。
原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