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來自於19世紀Robert Dwyer Joyce的民謠結尾:”The mountain glen/ I'll seek at morning early/ And join the brave united men/ While soft winds shake the barley”。
Ken Loach一向是個喜歡拍有議題的英國導演,正確來說,英格蘭導演,所以她拍出這部好片更令人激賞。社會關懷以及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往往顯示出他的左派思想。吹動大麥的風的時點設定在1920年前後,大概是愛爾蘭獨立戰爭以及愛爾蘭內戰的期間,這部片也幫Ken Loach在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後,終於拿下了2006年的金棕櫚獎。
究竟人是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做到百分之百(贏者全拿,但輸了什麼都沒有);還是要跟現實妥協,些許讓步,作到百分之八十?這是一個永遠無法有解答的問題。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愛爾蘭村莊說起。男人們正打著曲棍球,英軍來到,一個年輕人只因不願意用英語回答問題,就慘遭黑棕部隊凌虐毆打致死;尖銳的起始似乎告知觀眾這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故事。Damien原本要前往倫敦唸書,在火車站看到駕駛為了配合工會約定,不載運任何英軍而被打個半死;於是Damien看著火車離去,決心回頭加入IRA(Irish Republican Army愛爾蘭共和軍),與他的哥哥Teddy一同為愛爾蘭的獨立奮鬥。
1921年英國與愛爾蘭協議,成立愛爾蘭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但仍須承認英國的統治權。IRA也分裂成兩派,一派是像Damien一樣,認為愛爾蘭只有爭取到完全的自主權和全新的社會正義出現,才算是完全的獨立;一派則是像Teddy的主張,認為愛爾蘭自由邦是現實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其他的再慢慢爭取。分歧不是從這邊開始的,早在一場IRA對商人和貧婦的判決中就看得出來,Damien認為新的愛爾蘭不是應該要更社會主義嗎?資本主義的商人是絕對不可以寬貸的;Teddy丟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你把商人都得罪光了,誰來供給我們武器和支援?
Damien終究無法接受英國和愛爾蘭的協議,如果他接受了,那他之前的任何行動,像是槍斃那男孩,不就失去了意義?任何的妥協,都是對他絕對目的的一種傷害。他的矛盾之處在於,不是他錯,那就是他哥哥錯囉?這樣的矛盾也映證在Teddy身上,他終究必須槍斃自己的弟弟。
這不是一部像是Michael Collins(豪情本色)或是Braveheart(英雄本色),充滿英雄氣息的浪漫主義電影;它也不是著重在打鬥場面或是個人魅力的展現,而只是樸實描寫一個家庭,令人心碎的結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