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329_ASD000_0
Economist Mar 29th 2014

其辦公室將英俊的面孔照顧地好好的。顧及其完美無暇的中文尊嚴,只好先拋棄他完美無瑕的英文。好像已經說過好多次一樣,耐心回答問題中帶著疲倦。但經過六年的總統任期,馬英九的頭髮還是跟中國領導人一樣,梳得油亮。在台北總統府的談話中,他也跟北京任何領導人一樣,拒絕承認任何策略上的基本錯誤。

也許馬英九是從國民黨創辦人、也同時在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台灣政府目前仍延用這個名字)的孫逸仙那邊得到靈感。孫逸仙不只在國民黨內,也被對岸的共產黨視為英雄。馬英九也許希望在兩岸都可以吃得開 — 以一位領導人來說,就是歷史性的和解。但起碼到現在,兩岸和解一路看起來仍遙遠。而曾經是國民黨人氣之星的馬英九,現在纏身的名號是「9趴總統」,這名號的來由是去年秋天他民調的數據。

在經過傾向宣布正式獨立的民進黨執政八年,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後,跟中國改善關係是馬政府施政主調。馬英九對於跟中國簽了21項協議沾沾自喜。他洋洋灑灑列出兩個快速整合經濟體的數字:六年間大陸遊客的數量成長十倍,在2013年達到285萬人;兩岸直航班機從原本的零,到現在一天118班航次。包含香港的雙方的貿易額,已經到了一年1,600億美金。

中國想要再度吃下台灣的策略是直白的。如果讓台灣的經濟跟幅員廣闊的大陸愈是交織在一起,中國認為這樣對統一的阻力就越小。然後台灣就會變成中國的「自治區」— 就像香港一樣,不過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台灣最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不需要訴諸於飛彈、不需要再增加軍備。但就馬英九看來,兩岸「和解」,是抵抗中國侵略的第一線防禦,因為任何「單方面透過非和平手段改變現狀的方法,將會造成很大的代價」。台灣的政治,被外界框架成僅有獨立或統一的爭論,但其實要如何保持現狀才是真的。

與中國和解的下一步,將會是雙方政治領袖的會面。2月在南京,這個曾經是國民黨政府代表全中國的首都。中國與台灣的部長級官員,進行了1949年後的首次正式會談。馬英九希望可以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11月的APEC峰會見面。為了接納香港跟台灣,APEC的成員不是「國家」,而是「經濟體」。所以習近平跟馬英九可以用「經濟領袖」的名義會面,迴避通常遇到兩岸關係時會碰到的棘手問題,因為中國僅視台灣為一省。中國方面拒絕了。但馬英九認為這樣在某地的會面「並非完全不可能」。

這樣的背景,就解釋了為何對服貿的抗議運動,對馬英九來說不僅僅是國內的小麻煩。學生訴諸非民主的手段佔領了國會,且許多學生跟民進黨提出的論點不切實際。但他們的確利用了大眾對馬英九跟大陸經濟整合的不信任。在本省人(已經在台灣住了數個世代)跟外省人(比如說馬英九,這些人家族在1940年代國民黨輸掉內戰後來台)間的隔閡仍然存在。示威群眾將馬英九描述成大陸的應聲蟲,或是無知又脫節。在被佔領的議場中,有學生畫了一幅漫畫,給他戴上了鹿角。這是因為他曾經說,被拿來當中藥的鹿茸其實是鹿的毛。

馬英九說輿論贊成馬習會。但民進黨的吳釗燮認為,這樣的會談將會對國民黨2016年的總統選舉造成傷害;他說馬英九應該是想留下歷史定位。民進黨認為這樣的民調,除了驚動中國政府以外,也驚動美國。中國越強大,台灣的安全就越仰賴美國的承諾。美國在1979年轉向承認北京,但國會有通過法案,必須協助台灣防衛自己。

All political lives end…
政治現實會演變成..

馬英九說現在與美國的關係,是自1979年後前所未有地好,甚至比那之前更好。但其他人表示懷疑。在所有美國發表有關亞洲「樞紐」的談話,幾乎沒甚麼談到對台灣的承諾。許多台灣人注意到美國學者米爾海斯墨(John Mearsheimer)在國家利益雜誌所寫的,「在合理的機會下,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最後將會認為捨棄台灣,讓它與中國統一是較好的策略」。對一些人來說,被拋棄是生活的現實,而統一只是時間問題。一位台灣學者說:「沒有人站在我們這邊,無論是戰略上、外交上、政治上;我們只能仰賴中國的善意。」

馬英九試圖在投降主義與民進黨想去對抗、挑戰中國的冒險主義上小心求中道。但他聽起來對於這樣的努力感到厭倦,而台灣人看起來對他也感到厭倦。台灣人的現實主義以及民進黨的內鬥,也許2016年又會讓另一位國民黨籍的總統當選。但如果馬英九想在卸任時留下穩定的兩岸關係,想讓自己留下被兩岸、世界認可的和平締造者名聲,看起來應該會失望。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