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404_LDP001_0
Economist Apr 4th 2015

買塊土地吧!馬克吐溫曾如此建議;不會有更多土地了。但事實上,土地不是真的這麼稀少:即使全美的人口都住到德州,每戶家庭所能使用的土地還是超過一英畝。讓如倫敦、孟買、紐約這些大都會土地價格飆升的真正原因,在於迅速成長的需求跟供應有限碰撞的後果。在過去十年間,香港的實際價格已上升了超過150%。倫敦市中心梅費爾(Mayfair)的住宅區價格,高達每平方公尺5.5萬英鎊。曼哈頓住宅區一平方哩的價格,更值165億美元。

即使在這些大城市,土地的稀少性也是人為的。對建築物限高、密度的法規,遏止了供給,讓價格上漲。最近倫敦政經學院(LSE)學者的一項研究估計,因為土地使用法規的緣故,讓倫敦西區的商辦價格上漲了800%;米蘭跟巴黎的土地法規也讓價格上漲了300%。地主持續靠土地賺進巨大利益的原因是,無法興建新的辦公室,所以缺乏讓房價降低的競爭。

這樣誤點燃房市的代價很高,主要是對個人的影響。高房價讓勞動者必須遷往較便宜,但效率也較低的地方。根據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是嚴格的建築限制,舊金山灣區的就業人數,將會是現在的五倍。如果加上損失的收入、未實現的潛在人力資本,數字會更令人目不暇給。如果解除對城市發展的種種限制,美國的GDP將可以提高6.5%至13.5%,也就是一兆至兩兆美金。很難想像有任何其他的政策,可以帶來這樣的成長。

地鐵站
Metro stops

兩種長久以來的趨勢,造成了這種破裂的市場。其一,全球經濟機制下,城市再度成為中心樞紐。20世紀時,因為交通成本的下降,讓城市不再具有強大拉力;到了21世紀,數位革命則重新讓城市回復拉力。如科技、金融等知識密集產業的興盛,得靠從業者聚集,互相分享知識、想法。結果就是倫敦、紐約、舊金山等大城市的經濟、人口都出現反彈。

這些城市沒有恢復的,是過去城市為了容納所有想移入者,所擁有的擴張能力。這有個好理由:19世紀末,毫無節制的城市擴張,讓城市成為犯罪跟疾病的溫床。因此第二個趨勢產生,也就是綠帶的增加跟分區規範。過去一個世紀中,土地利用的法規多如牛毛,讓獲得建築許可一事,比想在下雨的倫敦午后招到計程車更難。倫敦有嚴格的法令限制,避免讓新建物遮蔽到聖保羅大教堂的景觀。Google原本打算在矽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 campus)打造住宅區,被拒絕了。因為新的住民可能會養寵物,而這可能會傷害到當地貓頭鷹的生存。生活在人口密度低的鄰避主義者(Nimbyish,Not in my back yard)可隨心所欲地藉各種理由,從日照到停車位,來阻擋新建案。

許多人認為,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在人口不斷成長的壓力下,大城市中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早已不堪負荷。房地產,是現今中產階級寥寥可數幾種累積財富的方法之一,打壓房價,也會對此造成傷害。若想要確保城市中的公共空間以及古蹟,謹慎的開發手段,是最穩當的方法:如果按照經濟學家的方法來做,他們可能會馬上在中央公園鋪條馬路。

但無論提出的意見多好,在城市的規劃會議中,總因嚴密的審查最終告吹。以房產持有這件事來說,並不是機會均等。因為房價的關係,許多家庭被迫從充滿活力的地區搬走。在衰敗的底特律,住房持有率達到71%,而蓬勃發展的舊金山卻是55%,這件事並不是巧合。並不需要為了讓大城市容納更多人,而興建更多摩天大樓的水泥森林。即便舊金山擠進現在的兩倍人口,人口密度也僅有曼哈頓的一半。

房地產之過
Property wrongs

城市發展,有時會讓社會效益、城市效率及私人成本三件事失衡。分區管制的作法,可視為一種取得三者平衡的解決方式。但土地利用的規則,已變得十分有害:土地利用的機制,讓地主不但擁有意外之財,還同時讓他人無法完整掌控自己的財產*。若能在公共跟私人利益間,取得某種更健康的平衡點,即便是很小的一步,也會帶來巨大的回報。政策制定者應該著眼於兩件事。

(*譯按:這句話,譯者認為是說,房子蓋在地主的土地上,即使擁有房子的人,也會受限於地主,無法完整控制自己的財產之意。但一位網友認為,應該是現在的住房法規讓地主無法隨心所欲的使用,歡迎討論。)

首先,他們應該要確保都市計劃的決策,是由上而下。如果地方擁有決策權,土地使用規則會變得較嚴苛。人口數多的大都會中,個別區域接收到的益處(工作機會、稅)比壞處(被阻擋的景觀、塞車)少。以城市層面,來決定住宅的供給,意味著較著重成長的整體效益。即使某區受到建築限制,也可在另一區以增加興建的方式彌補過來。如此一來,以城市作為整體,便可保住其發展預算。

第二,政府應該對土地價值課以重稅。在多數富裕國家中,地價稅只佔了政府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地價稅較率高、不易躲避;你無法把土地塞到盧森堡的銀行保險櫃裡。對房地產課高額稅,將會使投資受到打擊,但對土地課稅,將鼓勵開發閒置土地。地價稅也受後進者歡迎。新的基礎建設會提高周圍土地的價值,立即讓收入提高 — 這就有辦法支付改善措施。

無論是分區管制,或是課徵地價稅,都不是簡單的事。實務上有很多障礙,比如說要如何排除土地上的房產,來衡量土地價值。政治上則會更為困難。但政治上的難題本就多如牛毛,但卻很少難題解決後能帶來數兆美元的回報。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