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May 9th 2015
今年稍早歐巴馬總統巡視加州受乾旱所苦的水果園時,說美國這長達三年的乾旱,是史上最糟,然後說這是氣候變遷所引起的傷害。政治人物喜歡作類似的宣示。英國首相卡麥隆曾在2014年說,他懷疑氣候變遷,是造成英國西南部大水災的背後元兇。相較之下,氣候學家在將特定天候事件歸因於全球暖化時,都抱持著格外謹慎的態度。我們不可能知道,是否是因為氣候變遷造成了特定乾旱或水災。所以科學家不作如此確切的連結。
直到現在。新一門的氣候學,開始為下面這個問題提供解答:這次乾旱(或是熱浪、或是暴風雨)的成因,是否至少有部分是可以歸因於氣候變遷?在某些情況下,答案會是一個謹慎的yes。隨著研究的進展,這可能可以改變大眾的觀點以及政府政策。
多年來,氣候科學的爭辯主題是2100年全球地表均溫會上升幾度。這點非常重要,以至於今年稍晚的巴黎氣候峰會中,很可能會簽署一份國際協議,律定上升目標值。均溫的上升值,是衡量長期氣候變遷影響最簡單的指標。但這也有缺點。這讓全球暖化看起來是會是在未來100多年內發生的事。大多數人思考時,並不會想到全球溫度,只會想到自己的所在地。且氣候變遷,除了均溫上升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極端值的溫度的變化,也會造成影響 — 比如說更密集的乾旱。極端溫度對人類也有深刻的影響:2003年的一場熱浪,在歐洲造成了約七萬人喪生。著眼於氣候變遷跟當地溫度變化的關聯,無論從科學面,或是促進大眾理解一事來說,都很有道理。
原則上,把天氣歸因於氣候變遷,看起來直接了當。這兩者有密切關係,因此氣候變遷可定義成,「長期間內的每日天氣」(或是如數學家兼氣象學家的羅倫茲(Edward Lorenz)所說,「氣候是你預期的;天氣是你得到的」)。
蝴蝶效應跟壞天氣
Of butterflies and bad weather
但實際上,天氣有太多影響因子 — 最出名的就是羅倫茲的蝴蝶效應理論,一直蝴蝶振翅,會引發地球另一端的龍捲風 — 因此很難隔離任何一種單獨要素。這仍然是正確的。我們無法斷言說氣候變遷造成了某場暴風雨、大洪水或是熱浪。
但科學上的成因,並不要求確定性;而是可能性。即使是現在,醫生也無法確認某個肺癌案例是否是因為吸菸造成(患者也許在之前就已經得了)。但我們可以說,吸菸在比例上增加了多少得肺癌的風險,也因此在一般意義上,吸菸會造成肺癌。類似地,科學家現在可以說,氣候變遷在比例上,讓某種天氣型態的風險增加了多少,而有時候,無法不把某些特殊情況,跟全球暖化聯想在一起。這已經讓你非常接近「全球暖化造成某些天氣情況」的說法。
天氣成因的研究,從2003年期刊«Nature»上的一篇文章開始。牛津大學的艾倫(Myles Allen) 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氣候變遷的可靠性」。這篇文章探討,假設人類沒有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現在全球氣溫會是多少。這樣人類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便可以計算出來。也就是用電腦模型觀察、比較「若氣候沒有變遷」的天氣情況。許多氣候學仰賴這種得以說明氣候複雜性的模型。利用各種不同假設(比如說沒有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或是更多火山活動的話)來跑結果,比較跑出來的結果跟實際情況的差異,這樣就可顯示排放量的可能影響。肺癌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比較吸菸者跟無吸菸者的情況;在氣候變遷的案例中,電腦就是模擬無吸菸者。
問題在於,對天氣的觀察是否有限?以及模型是否有缺陷?艾倫教授的研究顯示,將不確定性量化,就可以計算出某種天氣模式發生的機率。這樣我們便可以說,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讓這種天氣情況的發生機率高/低出兩倍或五倍。
艾倫教授認為,21世紀初期,科學界認為人類要為氣候變遷負上最大責任的共識,自然地催生出這份研究。美國研究機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 的卡林 (Heidi Cullen) 指出,這份研究也有科技上的貢獻。氣候是全球性的,而氣候模型也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天氣則是地方性的 — 而直到近期,要描繪地方性的天氣,這樣的模型都還不夠精確。但在過去幾年中,已發展出在全球圖像下,更精細的網格。電腦變得更強,收集的資料也足夠來描繪精細至25平方公里的區域。這樣的結果,讓各區域也得以發展出自己的氣候模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