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Mar 17th 2020

眾所皆知,IG是用來時尚自拍或給有社群恐慌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深怕別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什麼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傾向者拍旅遊照的軟體。分享照片的服務,是否有可能來追蹤病毒大流行的蔓延? 此時世界各國政府跟公衛機構都在找尋武漢肺炎的可能帶原者,人氣社群媒體 — 大眾用來分享他們造訪之地的圖片跟影片,以及進行更廣泛社交活動 — 可能對追蹤病毒軌跡有很大助益。

要研究冠狀病毒爆發,社群媒體平台似乎是較奇特的工具。畢竟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的是老年人,而大多數IG用戶未滿三十五歲;但年輕人可以成為有力的病毒載體。由於感染者通常只會出現輕症,因此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生病了。如果他們樂於社交並且渴望旅行(如IG用戶那樣),那麼就更可能傳播這種疾病。即使全世界四處跑的IG用戶在發現自己生病後,進行自我隔離,他們從病毒大爆發地點開始的旅遊,也可能感染一路上碰到的人。

為了研究如何利用社群軟體追蹤病毒大流行,《經濟學人》辨識了超過兩萬個IG用戶。這些用戶在當時至少有五十確診例確的城市中發表文章。接著,我們紀錄了他們離開該城市後,打卡標記的熱點(例如城市、城鎮或餐廳)。我們推測,儘管絕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感染了武漢肺炎病毒,但仍然是此種病毒的潛在帶原者,因此引起那些試圖追蹤病毒足跡者的興趣。

數據庫包含了約六萬四千篇IG PO文,但並非所有PO文都與我們的分析有關。有一些用戶標註了武漢(病毒可能的爆發源頭),聲援在那被隔離的人,即使他們並不真的在武漢。為了減少不正確地點的數量,我們放棄了與武漢有關的用戶,也放棄提到冠狀病毒、COVID19、流行病、大流行或其類似字彙的用戶。我們還省略了標有「latergram」或​​ 「tbt」(表明是較舊的影片或照片)的PO文。最後留下了約五萬三千篇的PO文,地點則分布在一百二十五個國家或地區的兩千多個城市。



我們發現,被認為是武漢肺炎潛在帶原者之IG用戶的移動軌跡,與病毒本身的傳播軌跡(由官方發布的確診位置)對得起來。有些用戶造訪了原本沒有病毒的地方後,該地馬上就爆發疫情,這提高了這些用戶本身就是感染者的可能性。在我們樣本庫中的其他IG用戶,也提供了可能傳播途徑的線索,比如說在假期中從瑞士的滑雪勝地回家。

當公衛官員努力箝制武漢肺炎病毒的傳播時,能掌握準確、即時的可能感染者移動途徑,可能可以挽救性命。IG跟其他社群媒體提供了穩定的資訊來源,有助於繪製病毒的流行地圖 — 也許也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