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2021 May 1st

名作家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曾寫道,對一流智慧的考驗,是讓腦袋中兩種相反的想法並存,但仍保持運作的能力。數十年來,這種高層次的模稜兩可,讓美中兩國在擁有兩千四百萬人口、僅鄰中國一百六十公里的台灣事務上維持和平。北京的領導人說只有一個中國(且是他們統治的),而台灣是叛離的一部分。美國了解到這種一個中國的想法,但花了七十年,確保有兩個。

但今日,這種戰略模糊已經逐漸瓦解。美國開始擔心,有天將無法阻止中國以武力奪取台灣。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3月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國可能會攻打台灣,最快在2027年就可能成真。

戰爭將是一場悲劇,理由也不僅是因為台灣可能發生的血戰,以及兩個核子強權的衝突升高。其中有一個理由是經濟;台灣是全球半導體業的中心。台積電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晶片代工廠,生產全球84%最先進製程的晶片。如果台積電停止生產,全球電子業都會停工,代價難以估計。台積電的技術、開發能力,也許超過各家對手十年,且在美國、中國期待能追上前,還必須花上數年的準備工作。

更大的理由是,台灣處於中國、美國競爭的核心。雖然美國沒有簽下防禦台灣的協約,但中國進攻,將是對美軍實力以及外交、政治決心的考驗。如果第七艦隊沒有出現,中國可能會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亞洲的主導力量。美國全世界的盟友都會知道,美國並不可靠。「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將會毀滅。

要了解如何避免台灣海峽的衝突,必須從過去數十年保持和平的矛盾開始。北京政府堅持,他們有義務完成統一 — 即使是利用侵略的手段。台灣人,過去雖然同意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不是共產中國的一部分),也選出偏向獨立的政府,且接近宣布獨立。美國雖然承認北京政府,但一直以來都保護台灣不受中國侵略。這樣相反的想法,讓繼承費茲傑羅外交想法的後輩快樂地稱呼說這是「維持現狀」。事實上,這是一個憤怒、煩惱的根源及懷疑。

美國針對中國二十五年來的建軍臨界點的看法,在最近有了改變。中國海軍在過去五年內,派出了九十艘軍艦跟潛水艇,比美國在西太平洋派出的數目多了四到五倍。中國每年都產出超過一百架的先進戰機;中國也部署了太空武器,可以對台灣、美國海軍、美軍位於南韓、日本、關島的基地發射飛彈。在中國攻擊台灣的戰爭模擬中,美國已經開始輸了。

一些美國分析師因此下結論,軍事優勢遲早會誘使中國對台灣動武,不是因為這是最後手段,而是因為中國有能力。中國試著說服自己,美國想讓台海危機升溫,甚至希望一場戰爭來抑制中國的崛起。中國踐踏了香港擁有獨立政府體制的想法,讓台灣人對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期望降低。中國也將南海貧瘠的珊瑚礁變成了軍事基地。

雖然中國顯然變得更威權、更民族主義,這樣的分析還是太悲觀了 — 也許因為對中國的敵對情緒,已成為美國的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也沒有為他的人民做好一場可能造成大規模傷亡戰爭的準備。在中共一百周年的紀念大會上,他們稱權力基礎來自繁榮、穩定,以及中國在亞洲及世界不斷上升的地位。無論美國海軍怎麼說,攻擊台灣都會使得一切灰飛雲滅,且帶有許多不確定性,更別提要怎麼統治一個充滿反叛軍民的台灣了。未來的籌碼看起來對中國更有利,為什麼習近平要在現在冒這個險呢?

但這只能讓人稍稍安一點心。美國沒有人真正理解習近平想做甚麼,更別提他的繼承人未來想幹嘛了。中國可能會越來越沒耐心;習近平對風險的口味可能越來越大,尤其是他可能想藉由統一台灣來留下政治資產。

如果美國、台灣想確保戰爭對中國仍是一場過大賭注;美國、台灣必須要想得更遠。在台灣海峽重建平衡,必須要花上數年。台灣必須開始考慮在大型、昂貴,但對中國飛彈很脆弱的武器上減少投資,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在可讓入侵受挫的戰術和技術上。

美國需要武器來阻止中國發動兩棲登陸戰,也必須讓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盟友準備好。美國必須讓中國知道,美國的戰鬥計劃是可行的。這將是一種不好達到的平衡;威懾通常意味著報復。這裡的訊息更加微妙,即使美國用武力讓中國不試圖改變台灣的地位,但也不支持台灣正式宣布獨立。超級強權軍備競賽的風險很高。

毫無疑問,保持戰略模糊非常困難。華盛頓和北京的鷹派總是可以將此描繪成弱點。然而,一些支持台灣看似有用的方法,例如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可能會有被誤認為意圖轉變的危險。

多數爭議最好都先擱置。只能透過戰爭解決的,通常都可以拖延。正如中國已逝領導人鄧小平所說,留給更有智慧的世代。沒有任何地方如此考驗政治家的智慧,這是全世界最危險之處。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