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May 9th 2007
台灣不健康地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外
聖露西亞是小安地列斯島上的一個小島國,人口約17萬,在國際政治中不是一個重要的力量。但台灣政府最近為了他們在4月30日,決定跟台灣建立外交關係而大肆慶祝。因為中國政府把外交視為一種零和遊戲 - 5月5日時斬斷了和聖露西亞的關係 - 這是一個在北京與台北間,持續了六十年的外交角力中的小小勝利。這讓台灣的邦交國數到了25個 -大多數這些國家都是小小窮窮的,通常是為了援助的承諾而建交。
但台灣努力疲憊拼外交時,在上個月經歷了一個更嚴重的挫敗。他們重複申請進入世界衛生組織時又被否決掉了。在世界上沒什麼人注意這件事:畢竟台灣從1972年就被逐出WHO了,他們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僅僅希望以觀察員的身分進入WHO。他們想以完整會員加入的想法與其說是瘋狂,不如說是刺激性的:當然中國會阻止。
雖然說註定失敗了,但台灣的申請還是讓北京很生氣。因為這次申請的名字,不是用那些避免讓中國面紅耳赤的模糊字彙(像是Chinese Taipei,參加明年北京奧運台灣代表隊所要用的名字),而是用台灣二字。這個請求暗示,台灣的執政黨同步朝向「法理(de jure)」與「事實(de fecto)」獨立。
從北京的觀點來看,台灣想利用國際衛生的關注,建立一個灘頭堡。這是一個觀點;但台灣有更大的目的:對一個宗旨是保護、提倡全球健康的組織來說,台灣被排除在外是可恥的。近幾年來,諸如SARS的傳染病肆虐了中國及其鄰國,已經讓我們了解到,立即、全面性的資訊交換有多重要。禽流感持續的威脅,讓這個議題更具急迫性。
被排除在WHO外不代表這個組織就不會去台灣。但是一個外流的備忘錄顯示出WHO跟中國達成了這個令人不屑的歧視協議。倫敦衛生學院的Martin Mckee和Rifat Atun在醫學期刊「Lancet」的文章顯示,這份備忘錄要求所有台灣可能和WHO的接觸都必須在五個星期前,經過中國代表在日內瓦(WHO總部)的核可;中國決定哪些台灣的個別人士可以被接觸;絕對不跟台灣溝通,而是和專家所在的城市接觸,諸如此類的。
這是一件又危險又羞辱人的事。4月中旬,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WHO秘書長,為台灣會員資格被擋在門外的否決案強烈辯護,說他們是由193個「強烈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會員國」決定這個政策的。
但這一點也沒道理。他們不僅忽略了25(那時是24)個承認台灣的國家,也假設會員們不會為了這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思考解套方法。舉例來說,日本和美國在過去曾經支持台灣以觀察員進入的請求。歐盟為了保持對外政策的一致性,則沒有。
有些台灣的發言人誇大了WHO會員的重要性,聽起來好像這個冷酷的世界聽從中國的命令,讓台灣暴露在可怕的風險中。舉例來說,他們責備WHO應該為台灣在SARS期間喪失的近四十條人命負責。雖然說會員資格也沒有幫助中國跟香港,在大傳染時保住650條人命。
但為了不必要的官僚或是政治拖延的確有危險性。對台灣來說這種會損失人命的風險的確是不可承受之重。在這個事件中,的確應該幫助台灣 - 然後也可以從他們非常令人驚艷的公共衛生經驗中受益 - 而不是堅持先羞辱一頓。
原文
台灣不健康地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外
聖露西亞是小安地列斯島上的一個小島國,人口約17萬,在國際政治中不是一個重要的力量。但台灣政府最近為了他們在4月30日,決定跟台灣建立外交關係而大肆慶祝。因為中國政府把外交視為一種零和遊戲 - 5月5日時斬斷了和聖露西亞的關係 - 這是一個在北京與台北間,持續了六十年的外交角力中的小小勝利。這讓台灣的邦交國數到了25個 -大多數這些國家都是小小窮窮的,通常是為了援助的承諾而建交。
但台灣努力疲憊拼外交時,在上個月經歷了一個更嚴重的挫敗。他們重複申請進入世界衛生組織時又被否決掉了。在世界上沒什麼人注意這件事:畢竟台灣從1972年就被逐出WHO了,他們從1997年開始每年都僅僅希望以觀察員的身分進入WHO。他們想以完整會員加入的想法與其說是瘋狂,不如說是刺激性的:當然中國會阻止。
雖然說註定失敗了,但台灣的申請還是讓北京很生氣。因為這次申請的名字,不是用那些避免讓中國面紅耳赤的模糊字彙(像是Chinese Taipei,參加明年北京奧運台灣代表隊所要用的名字),而是用台灣二字。這個請求暗示,台灣的執政黨同步朝向「法理(de jure)」與「事實(de fecto)」獨立。
從北京的觀點來看,台灣想利用國際衛生的關注,建立一個灘頭堡。這是一個觀點;但台灣有更大的目的:對一個宗旨是保護、提倡全球健康的組織來說,台灣被排除在外是可恥的。近幾年來,諸如SARS的傳染病肆虐了中國及其鄰國,已經讓我們了解到,立即、全面性的資訊交換有多重要。禽流感持續的威脅,讓這個議題更具急迫性。
被排除在WHO外不代表這個組織就不會去台灣。但是一個外流的備忘錄顯示出WHO跟中國達成了這個令人不屑的歧視協議。倫敦衛生學院的Martin Mckee和Rifat Atun在醫學期刊「Lancet」的文章顯示,這份備忘錄要求所有台灣可能和WHO的接觸都必須在五個星期前,經過中國代表在日內瓦(WHO總部)的核可;中國決定哪些台灣的個別人士可以被接觸;絕對不跟台灣溝通,而是和專家所在的城市接觸,諸如此類的。
這是一件又危險又羞辱人的事。4月中旬,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WHO秘書長,為台灣會員資格被擋在門外的否決案強烈辯護,說他們是由193個「強烈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會員國」決定這個政策的。
但這一點也沒道理。他們不僅忽略了25(那時是24)個承認台灣的國家,也假設會員們不會為了這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思考解套方法。舉例來說,日本和美國在過去曾經支持台灣以觀察員進入的請求。歐盟為了保持對外政策的一致性,則沒有。
有些台灣的發言人誇大了WHO會員的重要性,聽起來好像這個冷酷的世界聽從中國的命令,讓台灣暴露在可怕的風險中。舉例來說,他們責備WHO應該為台灣在SARS期間喪失的近四十條人命負責。雖然說會員資格也沒有幫助中國跟香港,在大傳染時保住650條人命。
但為了不必要的官僚或是政治拖延的確有危險性。對台灣來說這種會損失人命的風險的確是不可承受之重。在這個事件中,的確應該幫助台灣 - 然後也可以從他們非常令人驚艷的公共衛生經驗中受益 - 而不是堅持先羞辱一頓。
原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