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

對北愛爾蘭的認識大多是從電影中得到的,像是「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吹動大麥的風)、「Michael Collins 」(豪情本色)或是更早一點的「In the Names of the Father」(以父之名)。 在返回台灣前的倒數第二趟旅行決定到蘇格蘭、北愛以及愛爾蘭一遊,帶上高中同學鳥叡一同行動,為什麼說是帶上呢?因為他連格拉斯哥到愛丁堡的火車票都還不會買啊哈哈哈(不要打我)。

北愛是這趟旅行的第二個點,從格拉斯哥坐飛機到Belfast City機場僅需要半小時,然後再轉搭約十五分鐘的接駁公車即可到達市區。基本上Belfast可以說是一個沒什麼景點的城市,雖說是北愛首府,但規模並不是很大;主要景點就只有City Hall,而在市中心是感受不到什麼衝突氛圍的,就是一個中型英國都市的感覺。

第二天跟恰巧也在北愛旅遊的另外兩位LSE同學一起參加了local tour,前去北愛北方的巨人堤道(Giant Causeway)以及第二大城Londonderry(愛爾蘭人會只稱Derry)。巨人堤道並沒有想像中的壯觀,倒是Carrick-a-Rede Rope Bridge感覺還不錯;不過當天刮風下雨,典型的北愛天氣令人不是很舒爽。

巨人堤道以及Carrick-a-Rede Rope Bridge
世界遺產Carrick-a-Rede Rope Bridge



Derry是1972年新舊教衝突,稱Bloody Sunday的發生地,在Derry的Bogside地區發生了英國軍隊對北愛遊行民眾開槍,造成十四人死亡的事件。

Derry的城牆
北愛第二大城 位於北方的Londonderry 不過舊教的都直接叫derry

Belfast如果只看市中心真的是相當無聊,不過在離市中心稍遠的地方有多片「Peacewall」,隔開新教及舊教民眾。而且許多直接連通兩地的閘門至今仍然需要在晚上十點關閉,站在這些衝突之地,有活生生歷史的顫慄感。

從市區走到Shankill一帶約要二十分鐘,Shankill Road是新教區,主要組成群眾是工人階層,跟Belfast市區有截然不同的感覺;在這裡北愛旗幟、英格蘭旗幟以及聯合王國旗職飛揚的程度讓人有種違和感。沿著Shankill Road走,我們想找尋最有名的Peace Wall不過一直找不到,後來一家好心的肉店老闆娘看我們剛好四個人,就叫我們坐上她的車載我們到Peace Wall附近。

Shankill一帶
到新教區了 看得出來

紀念紀念被IRA射殺的受難者
紀念被IRA射殺的受難者

好像看見台灣某黨的宣傳
這壁畫令人很不舒服

處處是UK旗幟
新教區處處掛滿聯合王國的旗幟 有種違和感

Belfast有一種tour是黑頭計程車載到Peace Wall,然後講解跟來回交通,我們在那邊也有看到幾台計程車。看到這種鮮活的歷史感覺相當震撼,畢竟這是十年內,或是更近期發生血淋淋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地遙遠。

一直加高的Peace Wall,其實一點也不peace



最長的peacewall

原本只有牆 越加越高的peacewall

晚上十點這個閘門會關起來,直至今日仍然如此
交界處的鐵門每到十點就會關閉 直到今日仍是如此

結束了Belfast的旅程後,下午坐上巴士往愛爾蘭共和國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