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924_LDP002_0.jpg
Economist Sep 24th 2011

前言:最近美國是否軍售台灣F16 C/D的新聞炒得火熱,經濟學人也在九月24發表了一篇名為「Dim sum for China」的文來說明為何美國應該要繼續幫助台灣。

自從1949年國民黨-中國內戰失敗的一方-逃到台灣來以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們都保留了對這個他們視為叛離省份使用武力收回的權利。當美國在1979年跟台灣斷絕外交關係,而承認中國時,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政府要「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以讓台灣可對抗敵對的大陸。

這種支持看起來都十分搖擺不定。這週歐巴馬答應提升台灣老舊的F-16戰機性能,但中國的反對,讓這個協議沒有原本有利。同時,一個小的但有影響力的政學界團體倡議這應該要是美國最後一次軍售予台灣。

是什麼改變能解釋這種轉變?只有一小部份是台灣本身。這些日子以來這個國家是個蓬勃發展的民主政體,比獨裁體制更值得支持,而美國在背後的支持也堅若磐石。也不是因為台灣現在看起來較能保衛自己。這幾年來,兩岸軍事平衡主要轉變的主因在中國的「恩惠」。超過一千枚的飛彈部署在中國東岸,指向著台灣,而中國的海空軍也大幅擴張。升級舊的F-16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姿態,中國也知道。

在辯論美國是否要放棄台灣時,主要有兩個論點。首先是這個同盟國現在是個戰略責任。在「泛藍」(國民黨)總統馬英九執政下,兩岸關係是前所未見的好。但泛綠的反對黨是較民族主義的。有種擔憂是台灣有一天會正式宣佈獨立,而中國說她會對這種情況使用武力。美國有些聲音擔心支持台灣會讓美國捲入衝突,甚至是核子戰爭。

但現實上來看這種恐懼的話如何呢?在之前泛綠總統陳水扁執政時,台灣與中國、美國關係都達到新低點。陳總統在泛綠的繼任者,蔡英文正在跟馬總統競選明年一月的總統。但她比陳總統更走中道,而且老喊著要正式獨立的聲音主要都較老且凋零中。年輕的泛綠政治人物也許也是民族主義者,但他們更加務實,也了解迫切需要美國支持的重要性。

第二個論點則是,即使不會發生戰爭,台灣總有一天會是中美關係的絆腳石。給中國想要的東西,用這種思維去運作,然後中國會在幾個主要議題,從核擴散到氣候變遷上面合作。而不是用武裝台灣、巡航海域(譯注:應是指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舉動)去髥中國的虎鬚,安撫中國是較好的選項,把台灣這口餅乾丟給它。

但是背離台灣,意味著拱手讓中國統一的條款生效。長遠來看,這並不會改善中美關係。中國五千年來的中國外交史來看,中國尊敬強大的國家,而不是一個軟弱、搖擺不定的國家。綏靖政策也可能會加大中國統治區域的胃口。中國的「核心利益」在該區域似乎越來越大。對中國的戰略家來說,台灣是一個可推往太平洋的潛力基地。退一萬步來說,起碼可以抑制北方的日本以及南方的菲律賓。

目前此區域在美國強力支持台灣下,運作尚稱良好。若沒有美國的強力支持,馬英九總統也無法對中國開放;此舉(美國強力支持)反而是對兩岸關係有利的,而非有害,而這也是半世紀以來東南亞防衛體制以及和平的基礎。放棄台灣會帶來中國最糟糕的結果,也會讓本區域其他民主國家是否也會對他們搖擺不定。這也就是為什麼,只要中國還堅持要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就應該繼續支持這座島。

原文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