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824_LDP006_0
Economist Aug 24th 2013

他的名字點綴在學校、道路、橋梁以及自傳上。幾乎是在美國小孩會講話時,他們就被教導要敬仰馬丁路德金恩。他的訊息是美國立國精神「人皆生而平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簡單明瞭的詮釋。他加以解釋說,這表示所有人都包括在內。1963年的8月28日那天,他在華盛頓的群眾面前,將這些道理發揚到最光大:「我有一個夢,希望我四個小孩,在將來的某天,可以生活在一個人們以人格內涵,而非皮膚顏色來評斷他們的國家。」

從那時開始的五十年,美國已經不是當初的樣子了。在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泛指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境內的種族隔離法)下,美國南方黑人如果登記投票得冒著遭受私刑的風險。他們被迫使用獨立、較劣等的水泉以及學校。他們被鎖定在較低微的職業:1940年時,60%黑人女性的職業為家庭幫傭。

現在的非裔美國人比任何一個種族更會出來投票,起碼歐巴馬的名字在選票上時有這樣的傾向。白人對非白人候選人的偏見較難察覺。在純白一片的麻州州長是黑人;歐巴馬在2008年贏得的白人選票比John Kerry在2004年贏得的還多。在金恩博士的時代,跨種族的戀愛在許多州是犯法的。今日,15%的新婚是跨種族的;而黑人男性跨種族結婚的比率是24%。在金恩博士的時代,種族隔離在南方是法律,在北方則是潛規則。今日, Edward Glaeser跟Jacob Vigdor近期的研究顯示,「全白人社區現實上已經絕跡」,而美國最大的85個都會區,種族隔離比例一直在下降。現在不會有人認為黑人當大都市的市長(華盛頓、費城、丹佛)或當大公司的老闆(默克、全錄、美國運通),很怪,也不會覺得黑人在銀幕上扮演天神(摩根費里曼)有違和感。黑人的收入在民權運動後大幅增加,無論是在絕對值上,還是跟白人的比較值。

但近年來經濟的進展已停滯。在2000年跟2011年間,黑人家庭收入的中位數從白人家庭的64%下降到58%。貧富差距更值得注意。因為有貸款的房子佔了窮人財富的較大部分,在房市泡沫破滅後,這個差距更加擴大。2005年白人家庭淨資產的中位數是黑人家庭資產中位數的11倍;2009年擴大到20倍。黑人在其他的統計數字上,也有同樣的表現較不佳的情況。黑人在學校表現很掙扎:平均而言,17歲黑人學生的閱讀跟運算能力,僅跟13歲白人學生一樣。許多人違反法律:30-34歲的黑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在牢裡,相較白人則是六十一人中有一人。而從金恩的年代開始,傳統黑人家庭就開始崩毀。在1960年代時,許多人認為將近25%的黑人孩童為非婚生一事是大災難。但現在這個數字是72%(白人則是29%),而這些孩童大多都由獨居的單親媽媽撫養,而非跟同居人一起。

對於這些數字的解釋則分成兩個陣營。有些人強調種族主義的幽靈徘徊不去。黑人的學校資金不足;雇主忽略黑人求職者;審判系統對黑人有偏見。如果這些診斷是正確的,最好的處方是給予內陸城市較多的補助、嚴厲執行反歧視的法率,以及對警察跟法官施與更好的訓練。

但看起來,種族主義在過去幾十年來並沒有益發興旺。在今天的美國如果發表了種族歧視的意見,將會是個讓職涯終止的錯誤。企業被抓到有種族歧視的情形,會同時被法庭以及顧客懲罰。那些失敗的黑人學校並不是種族主義者的陰謀:許多人聽命於黑人市長,正如聯邦檢察官聽命於黑人總檢察長一般。調查顯示種族主義正在萎縮:年輕世代沒有上個世代那麼狂熱。而因種族主義所創造的鴻溝不是那麼無法跨越的。舉例來說,擁有大學學歷的黑人跟白人女性,收入的中位數幾乎相同。

無論黑人或白人的保守派,都傾向認為即使種族主義仍存在,很大一部分需要黑人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高中畢業、擁有全職工作、21歲前沒有未婚生子的美國人,僅有2%會變貧窮。令人沮喪的是,僅有少數的黑人能夠符合這三個基本的條件。

雖然個人要為自己的命運負上最大責任,歧視的陰影很難擺脫。貧窮導致貧窮,現在又比過去更嚴重:隨著科技的進步,那些在學校就掙扎的學生,在工作場所更被遠拋在後。經濟的衰退對單親家庭打擊嚴重,因為他們缺少第二位成人所能提供的安全網絡。

政府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黑人,並非直接正面迎擊種族主義,而是找尋對黑人造成較大傷害(相較白人)的制度缺陷。司法系統的醜聞並非是因為偏見,而是野蠻。將非暴力犯的吸毒者關上幾十年造成家庭破碎。較好的方法是,給予不分種族、未成年的犯人藥物治療、電子腳鐐以及幫助他們找工作。

同樣地,過去經驗顯示,砸錢給內陸都市的學校並不能解決問題。許多學校的經營是為了那些無法解雇的老師,而非為了學生。且如歐巴馬觀察到的,許多黑人學生排斥他們認為有「裝白行為(acting white」的同學。這種自我毀壞的文化規則在私校則幾乎沒有出現,這也是為何黑人父母對教育卷以及特許學校如此熱衷的原因。當改革者稱學校的選擇是「新民權奮鬥」,他們是有道理的。

政治人物想就崩壞的黑人家庭著力並不好處理,但學校跟監獄的改革應該會有幫助:黑人女性當然希望伴侶並非沒受教育或是在獄中。榜樣也會有幫助:歐巴馬啟發了年輕黑人男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公開疼惜、尊重妻子以及女兒。

美國羞恥的歷史正在退色。膚色不再跟過去一樣是個藩籬。但金恩博士提到的「追求幸福」永遠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