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3_blp512
Economist Dec 17th 2014

照理來說,12月14號的日本大選,有許多因素,讓日本的眾多在野黨應該能取得一定數目的席位。日本經濟在第三季又陷入衰退、老百姓必跟上高通膨的腳步、而首相安倍晉三也不再受歡迎。即便單看選舉本身,也沒甚麼人氣。但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還是沒掌握住機會,僅多拿了11席,在眾議院的所有席次中拿到73席,約15%。遠低於100席,或是希望在下次大選中,能組成多數黨的席次。曾經很有希望、訴諸改革的眾人之黨(譯按:前自民黨人士渡邊喜美組成的政黨,2010年曾經在參議院選舉中贏得11個席位),在大選前鬧分裂,撐不到選舉就解散了。而次世代黨,輸到僅剩兩席。也許最有希望的是席次翻倍的日本共產黨,但那些選票有可能都浪費掉了,因為共產黨沒甚麼機會通過新法案。為何這些在野黨如此無力?

部分原因,可能是這些在野黨本身的問題。自從民主黨在2012年慘敗給安倍晉三的自民黨後,該黨並沒有做太多的重組,以聚集力量在三年後要重奪政權。民主黨的命運都掌握在黨魁海江田萬里的手裡,不過他無法在黨內推動單一政策平台。民主黨在星期日選舉的準備不足,連自民黨都嚇一跳;在日本全國,總共有超過一百個單一選區,民主黨無法提出與自民黨競爭的人選。更小的政黨,比如說維新會或是眾人之黨,試著多推出人選,不過通常都完蛋(眾人之黨的黨魁渡邊喜美,被舉報沒有申報政治借款)。

但也許更重要的因素,是反對黨,尤其是民主黨本身在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個不團結的政黨,還不如說民主黨是各競爭派系的福袋聚集處。安倍最大的反對者,是黨內的自由派。奇怪的是,另一個宣稱是安倍「反對黨」的政黨是公明黨,該黨是一個佛教政黨,為安倍執政聯盟的夥伴。

而當民主黨橫跨左右兩派時,很難去扮演好反對黨的角色。該黨支持企業使用終身聘僱制,讓企業不要解雇員工,而現在又要求企業界要增加薪資。且民主黨並沒有熱切支持女性在職場的工作權,反而是安倍以及自民黨才有。而在右派思想方面,民主黨支持修改美國在1946年制訂的日本戰後和平憲法,而這個觀點跟許多自民黨人士相同。選民在很多時候,都無法分辨這些政黨的不同之處。最後自民黨也許會四分五裂,組成一個真正的反對黨。但不需屏息以待。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