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發表於想想論壇。
台灣社會內部有一股聲音,認為台灣是「過度自由、過度民主了,才會這樣吵吵鬧鬧、阻礙經濟發展(或阻礙競爭力等一百種說法)」。但筆者的前一篇文章,曾引述≪經濟學人智庫(EIU)≫的民主指數排名,說「台灣還並不是完整的民主國家」,究竟這個民主指數是怎樣產生的,而台灣又為何被認為不是完整的民主國家?這中間的落差我們又該如何解釋?
這個指數是≪經濟學人智庫≫收集各國資訊後所作的排名,最早一次調查是2006年,而自從2010年後每年都有發表,以觀察近年民主發展的工具來說,相當有參考性。依據收集來的資訊,將全世界的國家/地區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完全民主國家」(得分8-10)、「部份民主國家」(得分6-7.9)、「混和政權」(得分4-5.9)以及「威權國家」(得分低於4),這些國家的詳細定義,請看這裡。
評分方式則是分為五個大類,分別是「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府效能」、「政治參與」、「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公民自由」。然後再衍生出六十個細項,除了智庫的專家意見外,還藉由各政府的歷年統計資料(如投票率),以及民意調查(主要仰賴「世界價值觀調查 World Values Survey」)做出綜合評比。各細項的分數,則以達成度來評斷為0/0.5/1。
在此要先跳脫一下主題,簡單說明這份報告中,「民主」的定義。這樣會更有助於了解這份排名的內涵。這裡要先釐清,在許多時候,民主、自由兩個字彙常被放在一起使用,但這兩者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民主」可以視為制度化的手段、原則,用來保護「自由」。而一般被認為民主國家的,至少有幾種基本特徵:政府基於大多數的民意施政,且被治理者同意;實施公平、公正的選舉;保護少數族群的權益、尊重基本人權。此外,在程序正義跟政治多元性兩個原則下,法律之前皆視為平等。
從調查方式跟定義來看,很明顯地傳達出一個訊息:不是有選舉,就可以稱為民主國家。≪經濟學人智庫≫想闡述的民主,是一種內化的生活方式。即便有「選舉」這種制度,距離是不是民主還差得很遠;北韓其實是有選舉制度的,但在「選舉過程與多元性」這項卻是拿了零分。
看看台灣的部份;自2006年開始調查以來,縱然分數有高低,但台灣的整體排名、內涵都沒有太大變化。排名最高是2006年的32名、最低則是2011年跟2013年的37名,屬於擁有自由、公平選舉,也尊重基本民權,但存在著部份問題的「部份民主國家」。在這個排名附近的國家,有許多都是跟台灣類似的前威權國家,比如說波羅的海諸國、以及一些中東歐國家。
表一:台灣在各年度的評價 |
資料來源:EIU |
|||||||
年度 |
分數 |
排名 |
選舉過程與多元性 |
政府效能 |
政治參與 |
民主政治文化 |
公民自由 |
|
2006 |
7.82 |
32 |
9.58 |
7.50 |
6.67 |
5.63 |
9.71 |
|
2008 |
7.82 |
33 |
9.58 |
7.50 |
6.67 |
5.63 |
9.71 |
|
2010 |
7.52 |
36 |
9.58 |
7.14 |
5.56 |
5.63 |
9.71 |
|
2011 |
7.46 |
37 |
9.58 |
7.14 |
5.56 |
5.63 |
9.41 |
|
2012 |
7.57 |
35 |
9.58 |
7.14 |
6.11 |
5.63 |
9.41 |
|
2013 |
7.57 |
37 |
9.58 |
7.14 |
6.11 |
5.63 |
9.41 |
|
2014 |
7.65 |
35 |
9.58 |
7.50 |
6.11 |
5.63 |
9.41 |
在這項調查中,台灣在「選舉過程與多元性」跟「公民自由」都可以拿到超過9的高分(雖然公民自由的分數,在近期幾次調查都較06-10年間低了一些);「政府效能」居次,而從表一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政治參與」跟「民主政治文化」兩項,是台灣未能擠身「完全民主國家」的原因。
至於無法拿到高分的原因,看看調查細項的內容,大概也可以略知一二。比如說,在台灣拿到最低分的「民主政治文化」,其中有不少細項,比如說「有多少比例的民眾想要強人統治,繞過國會跟選舉? 」、「有多少比例的民眾傾向專家或技術官僚統治? 」這兩點來說,以有緬懷蔣經國時代傾向的台灣民間社會來看,這兩點應該拿不到高分。
另外,從一些近期立委、官員、企業人士的發言,以及背後支持這類發言的民眾來看,「有多少比例的民眾認為民主不利公共秩序的維持? 」、「有多少比例的民眾認為民主有利經濟表現? 」這兩點,勢必也為台灣的民主政治文化減分。
最後,也是筆者認為在這項目中最重要的一點,「大眾支持民主的程度;有多少人同意/非常同意,民主政府比任何其他方式好的說法?」由葉高華這篇文章作的整理,我們可以知道台灣社會對於「不管甚麼情況下,民主都是最好的體制」的認同度,在十年間內竟然從將近六成,下滑到五成出頭。有約四分之一的民眾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以接受獨裁體制;而另外四分之一的民眾則認為無論甚麼體制,對他們來說都沒差。
而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現象。縱然現在的政壇亂象一時難解,但只要民主政治存在一天,我們就握有將其改正的機會。但體制走向非民主後,那是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某些人士、媒體大力讚揚新加坡(在過去的排名中,新加坡都屬於後段班的「混和政權」;直到2014年才以吊車尾的第75名,勉強擠進「部份民主國家」的最後一名)或中國的「效率」、放大台灣政壇的亂象,想讓民眾厭惡政治,自願放棄行使、參與的權力,想讓選民的冷漠,成為民主政治中的決定性力量;這樣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
如此來看,台灣並不存在著所謂太自由、太民主的問題;也許選舉制度上,台灣相較他國還算完善(當然就現時點來看,還有很多要解決的地方,比如說國會議員票票不等值的問題),但民主絕對不是有選舉而已。反過來說,要擁有選舉制度,反而是最容易達成的(以2014年的民主指數排行來看,許多排名後段班的國家,仍可以在「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拿到不低的分數)。
重點是,台灣的民主化的深度仍然不足。即使我們持續進行選舉,但我們的民主文化卻如同走在薄冰上,時時可能陷落。能支持民主繼續實行下去的,不是出現聖人、名君,而是一般民眾如何將民主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抬頭挺胸地說出我們是一個完整的民主國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