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808_fnp503_473
Economist Aug 5th 2015

在過去46年間,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很少上這麼多次新聞頭條。特別提款權,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幾乎是扮演著神秘角色。技術上來說,特別提款權建構了一種國際儲備資產,有助於維持負債國,以及那些現金充裕國家間的平衡。實際面來說,特別提款權是比較邊緣化的角色,因為各國大多仰賴資本市場以及強勢貨幣(hard currencies)來支付債務。

而現在,因為中國非常想讓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讓特別提款權成為鎂光燈焦點。管理特別提款權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在進行五年一度的一籃子貨幣(譯按:basket of currencies,相較於讓匯率釘住單一貨幣,一籃子貨幣的方式是同時釘住幾個主要往來國家的匯率,降低風險)審查,決定其價值。中國希望人民幣可以成為籃子中貨幣的一員。

這將會是個重大的決定,意味著即使中國仍非常大程度地進行資本管制,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人民幣為一種儲備貨幣。這不會馬上讓人民幣成為美金的對手(如同我們在這期的另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會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動作,推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世界各國更敢將人民幣放進自己的貨幣儲備中。一份最新公布的幕僚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人民幣已經接近這個目標,但可能還需要握有決定權董事的一點善意。這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周董事會的幕僚報告,列出了今年稍晚審查特別提款權時的幾個參數。

某種貨幣是否能成為特別提款權的一部分,有兩個決定條件。貨幣發行國必須要是個主要出口國,而貨幣本身必須能被自由使用(freely usable)。沒有人懷疑中國是否符合第一個條件。在過去的五年間,中國的出口量,約佔了世界平均的11%。這讓中國的出口量僅輸給歐盟跟美國,但比日本、英國都大(歐元、美元、日元跟英鎊,是構成特別提款權的四種貨幣)。

第二個條件就有些棘手了。如果自由使用,被理解成是可完全自由兌換,那人民幣就不符合這個標準。中國對居民攜出的貨幣數量,設有上限;這迫使中國的外籍公司,在匯出大筆金額前,必須經過許多紙上作業;並且對外國人投資資本市場,有著嚴格的限制。

但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所解釋的,「自由使用」有其他意義。報告上說,一個貨幣是否為「自由使用」,端看其是否廣泛用在國際交易上,以及是否在全球市場上被廣泛交易。可完全自由兌換一事,有助於一項貨幣達到這些標準,但並不是先決條件。理論上來說,要如何判斷,應該是相當明確的。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考慮的幾個指標上,人民幣似乎就只差臨門一腳。2014年,全球各國正式儲備資產中的計價貨幣中,人民幣排名第七。同時,人民幣也是國際債券及跨境支付計價貨幣的第八名。而在貨幣的現貨市場中,人民幣也是交易對象的第十一名。

但如果以人民幣成長的軌跡,而非一瞥現在情況來看的話,要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判斷,會強得多。國際上使用人民幣的數量,在近幾年迅速增加(儘管起算基準很低)。考慮上述各項指標,2013年各國正式儲備資產中,人民幣僅佔0.7%,2014年增加到1.1%。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則由2010年的0.1%增加到0.6%。在跨境支付的計價貨幣上,2012年時是0.2%,現在則是1%。國際上對人民幣的交易,也有類似的增加情況,只是比較緩慢一些:2010年時是0.3%,現在增加到0.8%。此外,雖然資本管制讓一般的外國企業很難投資中國市場,但中國政府已開始對他國央行闡開大門。

鑑於不確定性超過了這些指標的詮釋能力,以及中國國內規則的波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幕僚報告中,並沒有提出明確的建議。「董事會的最終評估,將會把重要因素納入判斷中」,結論如此寫道。一個主要、但沒寫出來的判斷因素是,特別提款權將會在中國的改革過程中,發揮多少影響力。國際間人民幣使用的數量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央行緩步但平穩地努力放寬跨境資本流動限制、讓中國金融系統更開放的結果。

中國央行被廣泛認為是最迫切(且正確)推動經濟改革的官方機構。讓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將是中國央行的一場勝仗,藉由「經濟開放會帶來回報」一事,在中國國內辯論時,能取得更強而有力的基礎。在中國政府大力介入股票市場一事後,對其改革承諾產生疑慮的此時,這將再珍貴不過。人民幣接近儲備貨幣的地位,符合中國自身利益,政治上的爭論也許剛好是關鍵一擊。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