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Aug 27th 2020

危機時機往往會對貨幣政策進行大修改。儘管美聯儲從2019年就開始對政策架構進行審查,但在大蕭條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發生時,評估的結論才浮出水面。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週四在年度會議上宣布,今後美聯儲的通膨目標是「平均」2%。面對持續低點的通膨率,美聯儲可能會努力拉高通膨水準。

最重要的是,以往就業率超過美聯儲估計的最大值時,美聯儲會出手干預,鮑威爾說今後美聯儲不再對此事干預。因為最近的經驗讓各國央行了解到,即使失業率非常低,也不 一定會加速價格市場走揚。(譯按:白話來說,以前認為高就業可能會提高工資進而提高通膨,但最近的經驗看起來不是這樣,所以就沒必要干預就業了。)

這可能是1980年代初期以來,美聯儲對貨幣政策做的最大調整。當時,美聯儲為了對抗兩位數的通膨率,設定了靜態價格上漲及最低利率等目標,成為過去三、四十年來美聯儲主要的行事準則。但這次的新貨幣政策方針,是漸進式的而非變革性的,這令人失望。

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間以及之後,美聯儲進行了策略檢討。跟多數富裕國家的央行一樣,美聯儲設定了通膨目標;當通膨可能超過2%以上時,各國央行會進行政策調整(比如說提高利率),減緩經濟成長、防止價格進一步上漲。另一方面,當通膨率過低時,各國央行則採取行動讓經濟成長。這個系統在90年代運作良好,當時美國經濟快速成長,但能同時保持通膨的穩定。

但從那以後,缺點就變得顯而易見。在實質利率(隨通膨調整)下降的世界中,2%的通膨太低,無法阻止名目利率反覆不斷地降至零點,此時央行就無法再仰賴偏好的刺激性政策工具 ー 降息了。很多時候,由於央行太小心不要讓通膨超過設定目標,提前控制了經濟擴張程度(儘管整體經濟還有空間)。最後的效果就是不必要地抑制了就業和薪資成長。

在過去十年中,經濟學家和各國央行總裁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最大程度地修正這些缺陷。有人認為,貨幣政策應著重於價格水準,而非成長率:如果通貨膨脹有一段時間過低,那段時間之後,必須有高於水準的通貨膨脹來抵銷,讓市場價格回到趨勢之中。其他人認為,不應著重通膨目標,而應著重在貨幣工資或GDP。在以通膨為目標的時代,價格對就業、經濟產出的反應似乎越來越不靈敏,這讓貨幣政策會偏向採取劇烈行動。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謂「自然失業率」一直是貨幣政策政策基礎的一部分。儘管自1977年來,美聯儲的法定職權範圍包括最大就業及穩定價格,但實際上政策一直著重於維持低通膨,因為這是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可靠手段。新的宣示可能在貨幣政策上產生重大變化。

鮑威爾的修正,無疑是想重新恢復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這是美聯儲雙重使命(dull mandate,指擴大就業跟穩定物價)的一部分。當通膨接近2%且就業成長強勁時,Fed允許自己抗拒緊縮貨幣的衝動。鮑威爾前兩任美聯儲主席柏南克、葉倫都沒在任內作出深刻變革,即使在他們自己任內,不穩定性已逐漸鮮明。

但是美聯儲並沒有設法建立一個更具侵略性的通貨膨脹政策架構。鮑威爾的新政策可以讓央行有能力接受高於目標的通貨膨脹,但這不代表一定需要追求充分就業。所謂平均2%的通膨,能否讓經濟早日脫離零利率的世界,也還不清楚。在零利率的世界中,這樣的新政策可能只是一種承諾,而非說政府會用甚麼財政工具來刺激經濟。
。在零利率的世界中,這項戰略改革可能只不過是一個承諾,即不抵消政府通過財政刺激措施促進增長的任何努力。

最後,鮑威爾對過去的失敗提出合理的評論,這是令人歡迎的改變。對近日的美國官方機構來說也是難得的成就。但由於美國經濟前景黯淡,以及不太可能有更徹底的改革,機會感覺還是會錯失掉。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